保密起见,王启年没有动用酒楼的马车,带着方汉慢慢的散步出来门。
在祥云坊漫无目的的逛了半天。天色慢慢的黑了下来,街道上的行人也少了起来,王启年便在路边栏住了一辆空马车。
和后世的出租车一样,京师此时已经有了专门用来运送人的马车。这些马车分属于京师几大车行,通常接受租赁,你要是想去附近逛逛,或者想去附近天津卫等小城,只需要有一定的财产地位,或者能提供抵押物品,便能租个马车来往,省去了自己购置马车的麻烦。
要知道马车不仅仅是一个车厢而已,大头还在马匹这边。而马匹的饲养可是很麻烦的事情,比后世的汽车保养麻烦多了。一不小心把马匹养死了,可没地方修去。
倘若碰到生意清淡的时候,车行里马车有空闲,自然不会白白的放在车行里面闲着。
车行老板便会安排车把子驾着马车在京师繁华的地段往来行驶,车顶上插着车行的大旗,旁边在插两面三角形小红旗,明眼人一看到就能知道。
倘若客人赶时间,或者懒得走动,便能招手截停下来,花几个小钱,轻松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王启年拦住了一辆马车,和方汉登了上去,和驾车的车把子谈好了价钱,二十个铜子儿到西直门的周府。车老板等两人坐好后,招呼了一声:“走了”。甩响了鞭子,拉车的马匹便迈开蹄子,往前行去。
此时大明境内,虽说东北建奴,西北匪乱,两边都不安宁,朝廷也穷的要死,经常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不过民间却相当豪富。
大街两侧,都是两层三层的酒楼商铺等等。天色黑了下来,两边的商铺也已经上了门板打烊休息。不过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悬挂一两盏灯笼。
这些灯笼天黑开始挂上,一般一支蜡烛刚好烧一个时辰。等灯笼内蜡烛烧完,路上的行人也断绝了,不续灯。
单独一盏两盏灯笼光线虽然昏暗,架不住每家每户都挂。至于酒楼,那就更夸张了,门口往往架起火盆,室内则是小儿臂粗细的牛油巨烛。倘若从高处看来,便能看到整个京师都是一片灯火通明,绝对比后世的超先明亮多了。
马车行进了一刻钟,便来到了周府,王启年特意嘱咐马车绕了一下,来到了周府后面。下了马车,旁边的方汉上前付了铜钱。
王启年看了看四周没什么人留意,便低下头来,快步走到周府后门前。
方汉走上前去,上下摇晃着门上兽头嘴里的铜环,轻轻的敲了三下。古代讲究礼节,连敲门的节奏都有讲究。倘若不是碰上十万火急之事,便只能先敲三下,等个几秒,再敲三下。(古代礼节,敲四下是报丧,所以后世有传说,敲门是人三鬼四,人敲门敲三下,鬼敲门敲四下。)
连着敲了两次,门后传来了应门声。古代晚上没有电灯,光线较暗,很多杀人放火的事情都发生在晚上,所以晚上小门一般不轻易打开。
看守后门的门子来到了门前,开口问道:“门外是谁?”
方汉接口道:“贵府周淮安周管家的亲戚。劳烦和周管家通报一声。”
门子继续开口道:“等着。”
半柱香功夫,门内传来周淮安的声音,说道:“门外是哪位高朋贵戚?”
王启年摇了摇手,止住了正要回答的方汉,接口道:“是我!”
周淮安听出了王启年的声音,心下大奇,二爷怎么玩起这一手来了。吩咐门子开了门,领着王启年和方汉便进了府,直接带到了周祥春的书房。行完礼后,便退了下去,去找老爷禀报去了。
少顷,周祥春走了进来,一见到王启年便开口道:“贤弟今天怎么回事?怎么放着大门不走,鬼鬼祟祟的走起了后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