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生于1871 > 第三十八章 办学的念头

第三十八章 办学的念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茶楼出来后,那少年公子的兴致依旧不减,老家人见小公子似乎很喜欢那宝四的话,便上前道:“公子既然喜欢,何不抬举抬举此人?”

老家人的意思似乎是想投其所好,没料到那小公子听了却立刻沉下了脸。“李总管,朕和你说过,帝王不以怒而兴兵,也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废国事,这宝四不过一张巧嘴,有何可抬举的?难道你想让朕的身边养一群阿谀奉承的弄臣?”

原来这位少年公子,正是大清光绪皇帝载恬,而那位李总管,自然就是********太监李莲英了。此时李莲英见皇上发怒,连忙跪下:“奴才该死,奴才再也不敢了!”

载恬闷声道:“起来吧,记住,不许再有下次!”

“是是,老奴绝不再犯!”又磕了个头,李莲英这才爬起身子,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赶紧快步跟上。

载恬似乎被李莲英搅合了兴致,一路上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这才柔声道:“那个宝四说的到没错,这刘永福和吴长庆两个的名字,倒还真是喜庆。”

这回李莲英再不敢胡乱接话了,载恬却将目光投向一旁那位师爷打扮的人,“王爱卿,你名文韶,朕命你筹措西学教育,也算应了景儿,你是否也能给朕一个惊喜啊。”

这位师爷正是原户部尚书王文韶,因为云南报销案被牵扯,让载恬撸了尚书的位子,却让他兴办西式学堂。

王文韶愁眉苦脸的道:“臣不才,有负皇上重托。”

载恬看看他,“哦?怎么,办的不顺利?”

载恬今天出来,单独带着王文韶,本就有询问教育一事的进展如何,只不过在茶馆儿被那宝四给打了岔,现在既然再次提起了话头,自然要问个清楚。

“回皇上,的确是困难重重。一方面是教师不好找,那精通西学的都是些洋鬼子,哪里有人家敢把孩子送来让洋鬼子教?再就是学生不好找,但凡有想念书的,都把孩子送往宗族、乡里的私塾,学的都是蒙学或儒家正统,这西学,却是无人问津。”

听了王文韶的话,载恬冷冷一笑,“恐怕王大人也是认为这西学不学也罢吧。”

自同治年开始,清廷就兴起了洋务运动,不过在朝也好,在野也罢,说的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然是拿来用的东西,自然没人去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而且让那些浸淫儒家思想数十年的老夫子们改为支持西学,也是难上加难。

王文韶虽然是戴罪之身,但是让他办教育好说,让他办西学,却也一样是阳奉阴违,根本没有用心。

载恬自然知道王文韶心中所想,但是他也无法强求王文韶立刻就转变思路,毕竟,现在整个大清朝的人几乎都是像王文韶一样,根本无视西方的科学知识。只是捧着祖宗那几本经、书,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大有人在,王文韶还算是比较开明的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然要用,那咱们就要把它用好。子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光要知道那些泰西的机器、轮船怎么操作,还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制造。只有这样,我们大清朝才能有朝一日,造出自己的轮船、蒸汽机乃至枪械、大炮。王爱卿应该知道,朝廷每年要拿出多少银子来向洋人购买军火、机器。难道王卿家就愿意看着这每年大把的银子就这样被洋人拿走?”

“若要这银子不被洋人挣去,那咱们就得有能力自己造,洋火、洋油、洋布、洋钉,诸般种种,哪一样是咱们造的了的?更别说那火轮、兵舰、钢炮、洋枪了。可要想自己能造,不去学西学能行么?”

“而且朕让你兴办的学校也是先从蒙学开始,所学的无非是在原本蒙学的基础上,再加上数学和洋文两项罢了。洋文暂且不说,这数学,本来就是孔夫子提倡的君子之六艺当中的一项,国人荒废已久,朕让你们重新拾起来,难道不行么?”

载恬说了这么多,王文韶也不分辨,只是低着头道:“皇上教训的是!”

“哎……”载恬暗自叹了口气,他知道,国朝两百年的束缚,他不可能一道圣旨就能将大清上下的思潮扭转过来,也不可能仅凭一两次谈话,就让王文韶这样的大儒接受西学。他只希望王文韶能听进去那怕一点儿,能帮他先把这教育的架子搭起来再说。因为他现在实在是无人可用。

“朕在给你一年的时间,如果到明年的九月你还不能办起第一所学校,那就提头来见吧。”

下完了死命令,载恬还不忘给王文韶出主意,“如果你说那些人害怕洋人,那就不要用洋员教师,我们这些年不是陆续回来些留洋的学生么,可以从中选择人员充当教师。还可以从南洋、从香港聘请有知识的华人回来充当教师,这样不就解决了教师的问题么?”

“至于学生,那些乡绅、富户不愿意孩子学西学,你可以去录取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啊。朕办学校又不是为了收钱,穷人家的孩子念不起书,朝廷可以拨款让他们有书念。甚至咱们可以设立一个‘奖学金’制度……”

“奖学金?”

“没错,就是奖励学习的资金。凡是来念书的,一文钱都不用掏学校管吃管住还发衣服,考试考得好的,每个月可以奖励十斤大米、二斤猪肉。但同样,考试不合格的,就要予以辞退,省的混吃混喝还不好好读书。这样一来,一个学生一年花费也不过四、五十两银子,一所小学校不过几百人,一年的费用数千两而已。”

因为‘云南报销案’,载恬从王文韶和景廉两个满、汉户部尚书的身上一共榨了一百万两白银,照着这样的花销,起码能支撑一百所小学两、三年的开销。

王文韶虽然打心眼儿里反对西学,但是教书育人这一项,却是符合这位大儒的思想的。能够由朝廷出钱,让更多的人学习圣人的微言大义,那怕之中参杂了些洋人的东西,也是可以接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