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呈浩率领一万铁鹞子骑兵遭遇宋军的伏击之时,李仁宗率领的两万骑兵也抵达了韦城所在的万狮岭下,韦城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处穿越万狮岭的隘口,隘口长约五里,韦城便修建在隘口的南面,而隘口北面则没有军城,辎重车队可以缓缓上山,穿越隘口前往踏割岭。
但让西夏军没有想到的是,宋军在隘口北面临时修建了一座军寨,一面大旗在军寨上方猎猎飞舞,大旗绣着三个大字:‘万狮寨’。
这是西夏土地上出现的一座新军寨,是一座由宋军建筑并命名的大寨。
军寨用粗大的木栅栏包围,整个木栅栏的形状呈梯形,周长只有一里,木栅里面用石块砌了一道一人高的矮墙,士兵可以匍匐在矮墙上向下射击,另外在矮墙后面部署了五十架小型投石机,可以向外投掷巨石、滚木、火油罐和震天雷。
在山谷内驻扎了上百座大帐,由两千士兵负手驻守这座临时修成的军寨,即使军寨失守,宋军还可以退守韦城继续和西夏军对峙,原本用来防御宋军的险关要隘,现在却摇身变成了宋军进攻西夏的桥头堡。
京兆军的军衙临时设在韦城内,韦城内还有几座没有被炸塌的石屋,位于北城墙下,这几座石屋原本应该是仓库,修建得高大坚固,当宋军攻下韦城时,在仓库内发现了大量的粮食,前面部分粮食已被大火烤熟,一起被烤熟的还有韦城的主将察卡,他自作聪明地躲在仓库内,最终没有逃过死神的搜查。
此时韦城内正在全力清扫,数千士兵十分忙碌,将石块和尸骸清理出去,撒上石灰消毒,再临时搭建大帐,而幸存的几座仓库已被清理干净,摆上了桌椅,李延庆负手站在大桌前凝视着桌上的西夏全图,旁边站着十几名大将,每个都保持沉默,唯恐说话打断了主帅的思考。
良久,李延庆问刘錡道:“张顺那边有消息吗?”
“回禀都统,暂时还没有消息。”
李延庆点点头,又对众人笑道:“西平府被攻陷,西夏没有全国动员,而是派三万铁鹞子军南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家都说说看。”
王贵沉思一下道:“这是否说明西夏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刘錡摇摇头,“李乾顺很清楚我们的战略目的,是要逼迫西夏军从熙河路撤退,只是他们不甘心,想用最小的代价来击退我们。”
李延庆微微笑道:“两位将军说得都有道理,但都略有不足,西夏之所以没有全国动员,是他们的国力无法承受大规模募兵,要从各部落里抽取壮丁组建大军是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要西夏朝廷承担盔甲和军粮,其次要给各部落赋税减免,据我所知,西夏为了争夺辽国西京大同府,动用了国库内的全部资源,结果西夏军被金兵击败,所有物资都落入金国手中,西夏国库空虚,加上宋夏之间贸易断绝,他们空有那么多银铜,却无法和大宋贸易换取物资,再就是金夏之战,西夏军伤亡惨重,各部落对朝廷再度全国动员已颇有微词,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西夏国力匮乏,已经无法和我们爆发大战,一旦我们切断西夏和熙河路的物资补给线路,李乾顺就只能与我们求和谈判了。”
众人正说着,一名士兵在门口禀报:“启禀都统,两万西夏骑兵已经抵达山脚。”
李延庆呵呵一笑,“大军到现在才抵达,西夏的消息太慢,我们到万狮寨看看去。”
众将跟随李延庆走出石屋,纷纷翻身上马,催马向山岭北面的万狮寨缓缓而去。
万狮寨由统制将军张卫负责镇守,此时数十架小型投石机已经安置就位,每架投石机由五人负责,其中四人推动绞盘,一人安放投掷物,同时也负责点火,在投石机背后堆放着大量的巨石和滚木,还有火油罐以及震天雷,这两样物品是放置在大木箱内,使用时才从木箱中取出来。
两千士兵则举着神臂弩匍匐在矮墙上,全神贯注地盯着山下数百步外的骑兵,山下旌旗招展,两万骑兵铺天盖地,俨如一幅巨大的黑色地毯铺在黄土地上。
西夏士兵身穿黑漆皮甲,头戴圆盔,后背盾牌,手执长矛,鞍桥上挂着弓箭和马袋,看起来十分有精神,在阳光下显得杀气腾腾。
这时,有士兵高喊一声,“都统驾到!”
士兵们纷纷闪开一条路,李延庆在数十名的将领的簇拥下,快步走了过来,张卫连忙上前行礼,“参见都统!”
“张将军辛苦了,不知西夏军有什么动作?”
张卫摇了摇头,“到目前为止,他们没有任何行动,既没有扎营,也没有进攻的计划,据卑职观察,西夏军并没有携带辎重,恐怕无法在山下扎营,他们同时也没有携带攻城武器,除了士兵强行冲锋外,他们没有别的攻打军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