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杨丰这条路不通,那么刘秉忠和他代表的北方儒家集团,也就只好继续坚定地站在蒙古帝国的旗帜下了。
好在忽必烈还是圣主明君的。
尤其是他的继承人,也就是随刘秉忠一起去迎接杨丰的燕王真金,那完全就是儒家信徒,他的第一任老师是姚枢,第二任老师是窦默,而他的伴读就是刘秉忠,这些全是北儒的核心,这个忽必烈的嫡长子可以说完全就在一帮儒生的教育下,他可以说是北儒的希望所在。而这时候忽必烈控制下的包括旧金国和西夏之地上,儒家全都占据思想上的主要地位,关中和山西不用说了,哪怕西夏过去也是以儒学为尊的,忽必烈想要牢牢掌控这片目前他最核心的土地,也必须得和儒家团结起来。
总之就这样,杨丰把北方儒家彻底推到了忽必烈的怀抱。
而后他也紧接着离开了开平。
在他踏入居庸关的同一天,忽必烈留下真金留守开平,自己率领着包括太原刘家等世侯在内的大军奔赴和林,去继续和他弟弟的战争,而几乎就在同时,一艘载着蒙古使者的鸟船驶离直沽南下临安,前去和南宋谈判以承认河北和山东归南宋,换取南宋停止向兴元的进攻。
谈判肯定会成功的。
因为贾似道早已经接到了国师的电报并且完全同意。
贾似道也没兴趣再打。
虽然理论上如果他努力一下估计夺回河南和兴元都没问题,但可惜他没钱打,仅仅维持吕文德收复川北和夏贵所部的北上,就已经耗尽大宋国库的积蓄了,而且他虽然白捡了河北和山东,也准备暂时让这两地那些世侯们继续维持军阀化,可终究他也是要给人家一部分赏赐,另外大宋朝廷也必须在北方驻一部分军队,还得向北方派驻一部分官员。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河南和兴元两地得之不会有太多的好处,如果是以前倒可以把河南抢过来,以省下沿淮筑堡的钱,可现在沿淮国防线已经建成了。
话说这钱花得真是有点冤枉啊!
总之贾似道也同意恢复和平,说到底他和杨丰一样,也明白这时候过于削弱忽必烈并不好,最好的选择应该是让他有足够实力继续和他弟弟打下去,毕竟看着蒙古人自相残杀比亲自下手要舒服得多。就这样大宋和蒙古边界暂时确定下来,燕山,太行山,黄河,淮河,大巴山,然后四川盆地西缘南下至大凉山一带,这个诡异的边界线使得蒙古在河南保留了一个突出部,但这个突出部只是到归德,南宋拥有徐州以东的陆地连接。
当然,这个突出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个象征意义,一旦再开战南北夹击的宋军会立刻将其切下。
战略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
而这也让南宋刚刚建成的沿淮国防线失去了意义,当然,这种事情终归也不是坏事,再说修这条国防线也没花朝廷多少钱,几乎全都是抄蒲寿庚们的家得来,所以浪费也就浪费了吧,没必要为此而心疼。
杨丰返回北平后,并没有立刻南下返回临安,而是在这里以朝廷全权代表的名义召集所有世侯,包括各地豪强推选出的代理地方官员,另外再加上已经获得南宋正式任命的齐王李璮,还有被封郡王,国公的张家系统的军阀们,所有这些大小势力都凑到北平,然后针对河北及山东各地目前情况下达了一系列命令,首先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废奴。
所有世侯和豪强家,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所拥有的奴婢必须释放为民籍,可以像南宋一样雇佣,但是不再是奴婢,主人不能再想杀就杀。
他们在法律上和主人是平等的。
那些被释放的奴婢,愿意继续跟着主人的,以后主人开工钱,不愿意继续跟着主人的,那么双方脱离关系然后自己有去处的随便,无处可去的暂时到各地道观,接下来仙尊将专门派出弟子入驻各地道观,根据这些人的不同情况,安排他们租种公田并给他们一批仙种,开办些工厂让他们做工,总之由仙尊负责安排。
还有一点就是公田制。
原本那些鞑虏和色目拥有的田产禁止那些世侯和豪强强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