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律了。
读书、看报(邸报)、写作。
诸葛亮回来了,教授赶紧把黄承彦欲将闺女黄月英许给诸葛亮之事说了,诸葛亮素闻黄家月英姑娘聪明有才,当即应允。
诸葛亮还带回几个朋友,一一介绍给教授。这些人,教授都在史书上见过,现在见到真人,教授还真有些激动。
教授对徐庶最热情,毕竟“熟悉”啊,在历史书上熟悉的。徐庶徐元直身材健硕,一脸豪气,与教授心目中的形象不大吻合。徐庶私下问诸葛亮:为啥先生对我比对其他人热情?诸葛亮也搞不懂:可能先生知道你见义勇为、帮人打架,被抓后又被朋友们劫狱救出来的光荣事迹吧。徐庶无语。
教授对崔钧也挺感兴趣。教授不知道崔钧是何人,诸葛亮介绍了崔钧的老爹——崔烈,教授当然知道“铜臭”的典故。不过崔钧崔州平,虽是官二代,但和他老爹绝对不是一路人,否则也不至于被他爹用扫帚轰出家门啊!(参见0007章)
至于孟建孟公威、石韬石广元这些名字,教授是知道的,只是不熟悉。
教授待徐庶热情,可也没冷落其余的人。毕竟,这些人在教授眼里,与“荆州省宾馆”里住的那些所谓清雅之士截然不同。
虽然都是读书人,都咬文嚼字,但“宾馆客”为的是卖弄,诸葛亮的这些伙伴为的是娱乐。[]组团游三国136
都弹琴唱歌,但在教授耳中,诸葛亮的伙伴唱的是抒发豪情、激昂慷慨的“进行曲”,即使偶尔哀怨一番,那也基本属于“摇滚”,在美国留学过的教授,对摇滚还是比较有感觉的。
相比较而言,“宾馆客”们唱的那些东西,在教授听来,大多是无病呻『吟』,教授就纳闷了,人是衣冠楚楚的清流,歌是高端大气的阳春白雪,这帮“宾馆客”怎么就能唱得跟叫-床似的呢?
徐庶等人多次听诸葛亮提起教授,对教授十分尊重。
诸葛亮等人在“省宾馆”住了不久,就出事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办事处”和“宾馆保安”来了,看架势,是要联合执法。
事情的起因是,诸葛亮等人没事就凑到一块,讨论点国家大事,或者搞点科学研究。房间比较小,而且隔壁不是哼哼唧唧,就是咿咿呀呀(不许想歪了,人家是唱歌,唱阳春白雪),于是,他们就把“论坛”搬到竹林里。
如果是消消停停讨论、争辩也就罢了,偏偏他们几个人还有个癖好——长啸,还美其名曰“养生”,如果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长啸还凑合,这徐庶崔州平等人南腔北调的长啸,除了声音大,教授实在听不出有啥技巧。
教授虽觉得这帮人动静有些大,但习惯了“广场舞”噪音的教授并没在意。可是有人在意啊,“宾馆客”们不干了,你们这样狼哭鬼嚎地叫唤,打扰我们清修啊!
于是,有人推开窗子,指桑骂槐。无果。
有人甩出一些白菜帮子烂菜叶啥的,还是没用。
最终,“宾馆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了。联名好多人,写了万言书,对诸葛亮他们进行抗议、谴责和声讨。
“联合执法”来了,诸葛亮他们只得放弃了“养生”。
……
这一天,教授正在屋里看书,诸葛亮来了。
闲聊了几句,诸葛亮犹犹豫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搬家。[]组团游三国136
教授以为诸葛亮他们是因不能“养生长啸”而搬家,诸葛亮摇摇头,不是为了这种小事,搬家是想换个环境,了解下社会百态,也能多游些游历,增长见识。
教授担心他们的生活:“在这里有吃有喝,你们搬走了,靠什么生活?”
诸葛亮解释道:这些人家中都有钱,况且搬出去,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耕田养活自己。耕作,既能磨练身心,又能了解生活。
教授也希望诸葛亮能多多了解社会,同意了。
诸葛亮道:“先生和我们一起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