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开口询问道。
王钰神情悲恸,说道:“朋儿被杀,我王家嫡系一脉没了继承人,这是不行的。你身边也有好些个女人,多加把劲儿,争取再诞下儿子,为我王家主脉开枝散叶。”
“是,儿子明白。”
王瑾应下。
两人议定了对付刘枭的计策,完善计划后,王瑾就恭敬的退下。
翌日,清晨。
王钰乘坐马车,悄然离开广县,往北海国去了。虽说王钰是悄然离开,但刘枭也收到了消息。对王钰的去向,刘枭判断出是往北海国去了,肯定是去找孔融求助。
但对刘枭而言,他杀死了王朋,却一点都不后悔。
王朋该杀。
刘枭知道王家反扑在即,心中思虑着对策。琢磨好了应对的计策,刘枭才将事情搁置一边。如果孔融出面帮助王家,他连带着孔融一起收拾。
诚然,孔融身份高、威望隆,有极大的影响力。然而,孔融也是人,不是没有缺点。要对付孔融,他也有办法。
时间流逝,半个月时间转瞬过去。
天愈发冷了。
刘枭坐在书房中,烤着火炭,和吕虔商谈着事情。
“砰!砰!”
敲门声,自房间外响起。
嘎吱一声,周麟推门进入,他恭敬站立:“大人,刚得到下人禀报消息,大儒郑玄正在广县城内讲学。卑职听说,郑玄是因为居住的高密黄巾肆虐,才不得不离开高密。如今,他途径广县,接下来准备去徐州避难。”
吕虔眼睛放光,劝说道:“县令,郑玄可是儒家宗师,他来了,您可不能怠慢。依卑职看,得亲自前往拜会才是。”
刘枭微微颔首。
他知道郑玄的分量。
郑玄,字康成,北海国高密人。这位老先生堪为汉末儒家领袖,威望极高,论及学术上的成就,甚至比蔡邕更加厉害。
郑玄年轻时,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后来又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
他最后,从大儒马融学古文经。
最终,融会贯通,成为一代儒宗。
郑玄一直都没有出仕,他遍注儒家经典,所有精力都用在整理经学上,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人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郑玄门下,弟子无数。
比较出名的人,有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人。
这些名士,都是郑玄的门人。
孔融也是大儒。
但孔融相比于郑玄在学术上的成就,却差远了,远远无法和郑玄比肩。
刘枭的心思,却是活泛了起来。王钰去北海国找孔融搬救兵,而现在郑玄到了广县,他如果和郑玄搭上关系,他的处境和身份便有了本质的变化。
刘枭问道:“郑玄人在何处?”
周麟回答道:“回禀大人,郑玄人在城西的一处旧宅中讲学。广县的清流名士,只要是读书人,都已经去了。”
刘枭吩咐道:“准备礼物,我们也去拜见,争取把郑玄留在广县。”
“是!”
周麟一阵兴奋。
他也是读书人,如果郑玄留在广县,他时常前往请教,说不定也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