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血魂1937 > 第八十六章:燃烧的战车(一)

第八十六章:燃烧的战车(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钢是制造坦克最重要的原材料,钢产量是衡量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最佳尺度。战车工业的可用钢量受制于国家的钢产总量。战前,日本的钢产量就已无法满足其军需工业及机器制.造业的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1931年至1934年间,日本输入钢制品共达22.75万吨,便是明证。战争爆发后,随着军工规模不断扩大,日本更是感到钢产量严重不足,“只好靠收集全国的废铁,甚而剥夺居民的一部分金属用具,拆除花园和私人领地上的铁栅,用木柱代替电车路的金属柱子”。

缺少钢铁,定了其战车制造业决难有大的作为。日本迟至1926年才开始自己试造战车。由于起步太晚,所以在总体『性』能上,日本战车比苏、美、英、德各国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而仅能与意大利一较高下。

不仅日本的战车工业只能生产出『性』能低劣且数量极少的战车,日本战车部队使用的战略也十分的落后!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陆军的作战水平逐渐出现了停滞的趋势,由此导致的落后在30年代已日益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缺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验,无法深切体会新技术兵器对战争样式提出的变革要求。就像在30年代初任陆军参谋总长的金谷范三大将所说的那样:“帝国因于欧洲大战,未尝实际参加,是故对此新式军器之设备,颇感有落伍之惭。”

另一方面,日军由于20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同比他们弱小的敌人交战,由于对手的军事素养和技术水平都很低劣,日军凭借稍好的物质装备和优良的单兵技术便足以取胜。从而是日本军队产生了骄傲情绪,自以为无敌天下,放慢了现代化的进程。

此外,作为海岛国家的日本,更侧重于发展它的海军,为此耗费了巨额资金,但日本有限的财力和薄弱的基础技术力量不允许同时维持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以1918至1931年为例,海军的预算一直高于陆军,个别年度甚至为陆军的两倍。此长彼消,陆军建设不得不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0、30年代,日本陆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出现了浓厚的唯意志论倾向,即过份夸大人的体力、精神力在战争中的作用,『迷』恋于用士兵的近身接战和白刃格斗战胜对手,但同时却漠视军事技术的更新和战备物资的保障,刻意贬低武器因素,试图以精神力量弥补物质不足,以武士道精神代替科学指导。武士道精神造成了日军对物质的轻视,甚至以“大和魂”万能来否定事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指导现在,日本军队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仍停留在1914年以前的水平——那是一个主要依赖人力、武器在用兵上还不占很重要地位的时代。

如果说日本对战车兵种的时代『潮』流完全熟视无睹,那是不正确的,1918年“一战”刚结束,日本就急急忙忙从欧洲购进了战车。对西方的新事物,日本人向来乐于学习,1895年日中战争、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正是得益于这种态度。但是,这一次却只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并未进行认真和结合实际的研究。日本军部有这样的观点:“欧美和日本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亚洲的战场未必能够适应战车的大规模使用”。此外,既然耗费低廉、轻而易举的侵略战争一直能换来巨大的成果,那么日本根本没有必要在国家财力严重拮据的情况下,在战车这个新兵种上再花费巨额军费。

这是一种因缺少强敌的外在压力,以致心理松懈的结果。却使日本对战车兵种的建设陷入了迟缓,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其间,尽管日本陆军中也有人预见到战车兵的巨大潜力,并试图有所作为,但毕竟影响有限,在上下一片“刺刀前进决定战争胜负”的叫喊声中很快湮没无闻。

除此之外,日本战车兵在中国战场上一直没有很好的表现也是这个新兵种得不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血魂193786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战车部队在第14师团编成内参加了哈尔滨附近的战斗。这是日本战车的第一次实战,由于没有遭到顽强的抵抗,所以很难对其战场价值做出切实的评价。不过中国东北严寒的气候却暴『露』出日本坦克耐寒『性』差的弱点,引擎冷动『液』和炮驻退机动作『液』容易冻结,许多部件因低温脆裂损坏。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日本战车部队再次派赴上海。实战表明,日本坦克不善于在密布小河的江南及市街作战。

“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境内作战的日军机械化部队极少有果断、刚迈的行动,他们只是利用战车配合步兵作战敢于担任步兵的“助手”。

即便如此,日本战车还是暴『露』出技术上许多致命弱点,如:

1、易受天气影响。遇连续降雨而平地积水时,不得不连日寻找高地停放车辆。

2、渡河技能差。中国南方河网纵横,且常降雨,致使河宽水深,在淞沪战场上,由于工兵架桥和驾驶人员『操』车方面的问题,致使数辆战车落水沉没。

3、发动机质量不尽人意。道路泥泞,行驶困难,需要使用发动机的大转速来获得较大功率,但这样容易产生耗油量大、发动机温度过高、故障频多等问题。

4、后勤保障不力。器材、彈藥、油料随同困难,战车常常停下来等待供应,大大影响了前进速度。

而且日本战车部队的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进展目标固定而有限度,死盯着迂回和侧击的观念。冗长的纵队依附着一条狭窄的补充线,一旦某辆坦克出现故障,很可能危及全队行进。

日军虽然已对坦克部队实施了集中编组,并且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主要由于本国坦克『性』能低劣,缺乏进行现代化战争的决定『性』武器,以致“形似而神不似”,始终无法达成高度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突击力。

这一切在京野少佐,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日本战车部队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尚且如此狼狈!帝国又该拿什么去和远东地区的苏联陆军去对抗呢?据京野少佐所知,苏联人的战车部队已经构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在那样的钢铁洪流面前,关东军的陆军师团会不会像对面的那些中国军人一样手足无措呢?

日本需要更先进的战车!日本需要更多的战车!

京野少佐使用的这种89式中战车还是日本的第一代战车!已经落后了太多!而另外两种95式轻战车和97式中战车虽然分别制成于1935和1937年,属于最新式的战车,可也还和西方国家装备的战车有相当的差距!

战车的质量和数量属于“硬件”范畴,通过数据比较,日本在列强中的位置便能一目了然。除意大利外,列强在战车数量上都对日本构成压倒『性』优势。英国拥有的战车数量是日本6.1倍,而美、苏两国竟然是日本20倍。再联想到日军是在面积广阔的中国大陆作战,就凭着日本国内战车制造厂那可怜的产量,一旦遇到长期战争必定是捉襟见肘!

“少佐阁下!中国军队的爆破手冲上来了!各车正在组织火力阻击!但是四号车的情况有些反常!”

驾驶员的呼喊将京野少佐从他的遐想中拉了回来,在战场上走神,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回过神来的京野少佐先是用手拍了拍驾驶员的肩膀表示了他的感谢,然后拉开了侧面的一个观察窗,开始寻找四号车的位置。

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京野少佐便注意到了四号战车,倒不是京野少佐的眼神好,实在是四号战车的反常太显眼了一些!

面对着中国军队的冲击,所有的日军战车都在疯狂的倾斜子弹,而四号战车的机枪却明显有些时断时续!如果不是机枪出了问题,那就是『射』手出了问题!

“四号战车......那不是带着五十岚少佐的战车吗?我想我已经找到四号战车反常的原因了!驾驶员!冲到四号战车侧面去!四号战车的机枪手是个‘临时工’!我们得去保护他们!”

“是!”

驾驶员用力的踩下油门,八九式中战车轰鸣着向左前方驶去......v!~!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