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明末皇商 > 第二十八章;数典忘祖的上海令

第二十八章;数典忘祖的上海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时候余斌的奏章早已经递进了皇宫,万历皇帝朱翊钧早早的看过之后,对余斌那种只做大明臣子不做孔夫子臣子的风骨感到豪气一下子升了起来。确实他这么多年来做皇帝,跟陈子互相明争暗斗的,不就是因为臣子们总是拿着孔夫子的言论来挤兑自己吗?多少年来有几个臣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没有一个,确切的说那些臣子以其说是大明的臣子还不如说是孔夫子和他的子孙后代的臣子。稍有不慎他们就要拿着孔夫子的那一套理论来跟自己争辩,至于你作出的决定是不是对大明和大明子民有利他们都可以无所顾忌,只要违背了孔夫子的理论就是不行,即使能够对大明强盛如斯也要坚决反对。也正是看到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如此无耻,自己才会愤恨异常,总是想跟他们对着干。于是那个混帐的三儿子朱常洵才会因为子凭母贵让自己看上眼。可是自己真的看得上他吗?心里想想根本就不是如此,他的作为根本不适合做太子,就是自己好强要胜非要跟臣子对着干才会选择他来做太子。其实本身太子也不是自己所认为的最佳人选,一个为了保太子位可以隐忍这么长时间的人可见其心里的阴暗面有多么的可怕,这样的人做太子肯定不是大明之福。或许他干预说出来你不想我做太子我就去做个藩王好了。这样才显得有点男子气,才会是有担当的男子汉。可是自己等了他几十年他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这让自己很看不起他,如果他干预直面事实勇于站出来说出这样的话,那么那时候或许那些臣子不会让他做太子吧?但是自己是肯定需要这样一位接班人的,这才是大明之福,大明子民天下苍生之福。但是这样一封奏章虽然余斌是以明发的方式送递京城的,但是一直以来都是用布袋装着,里面写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明日早朝臣子们必然会询问。想了一下,万历皇帝朱翊钧觉得还是给他们看一下的好。自己跟他们争斗了这么多年,也该什么事都光明正大的跟他们说说了。这件事是好事,虽然他们肯定要拿着孔夫子的那一套来说上海令余斌什么,但是这样的好臣子自己肯定不会对他怎么样的。如果有人想对他怎么样就让他们自己去对付好了,别打着自己名义去对付上海令就行。

“诸位爱卿,朕想给你们看一看上海令上的奏章。到现在朕都还不知道上海在什么地方呢。诸位爱卿哪个知道的告诉朕一下。”第二天万历皇帝朱翊钧刚坐上皇椅,值班太监都还没有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呢,他就先来上了这么一口。但是对于他到现在竟然还不知道上海在什么地方或许很多人感到奇怪,二十一世纪的人谁不知道上海呀,就是外国人一听上海也知道在哪里呀,他这个皇帝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国境内的上海在什么地方?事实上,这很正常,皇帝在皇宫里面很少出来,甚至一辈子都在皇宫里面,对于很多地方的名字到底在那里他还真的不太清楚,只会知道一些比较主要的城市什么的。就拿二十一世纪的人而言,一些偏僻的地方的县名如果你不去查地图或许你都会不知道在那里。就像汶川大地震一样,如果不是发生汶川大地震,就是中国很多外省的人都会不知道四川有个县叫汶川,这个汶川到底在什么地方也绝对不清楚。除非你跟那里有很大的交往,生活上跟着地方有很大交集或许才会知道。可以这样说汶川大地震除了让这里的人民遭灾以外同时也让汶川一下子出了名。很多不知道汶川是何处的人一下子知道了汶川的所在。在二十一世纪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尚且如此,在古代的通讯和交通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便是皇帝也很有很多地方不知道,就是听说了也不知道具体位置。

“启奏陛下,臣知道。上海是南直隶松江府一个县份。东临长江出海口,南临大海,北靠太湖。三十二年进士徐光启便是上海人,如今徐光启本在礼部充历书篆修官,四十一年遭攻讦辞官,目前在天津、、、、、、”一个四品官很快站出来把徐光启的详细情况说了一下,目的当然是不言自明。

“在天津?辞官了还留在天津干什么。立即下旨让他返回上海去。诸位爱卿都看看上海令的奏章吧。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便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听说徐光启在天津,立即就把他贬回家里去了。接着太监拿着奏章传到臣子们手中。首先当然是首辅方以哲拿到手中看了看,然后递交到后面的人手中。但是他看过之后脸色变了变。

不仅是他,便是其他人看了之后也是脸色变得通红,这样的话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不就是打所有人的脸吗?他余斌就是大明的臣子,其他人都是孔夫子和他的子孙后代的臣子?这样变相的骂人也只有这一份了。可是细想想,自从汉武帝以儒治国以来国家不就是遵循孔夫子得到的理论来行事的吗?什么时候有人可以这样来攻讦孔夫子和他的子孙后代了?可是你还不能说他说错了,人家是这个皇朝的臣子而不愿意做孔夫子的臣子他的子孙后代的臣子。你能当作天子的面说他胡说八道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