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拉看杨逸写的根本不是什么诗词歌赋,而是一份辞官奏疏,不由得想起他为功高震主发愁的话来。
阿黛拉公主忍不住说道:“你才二十出头,就说乞骨还乡,有人会相信吗?”
杨逸老实答道:“没人信。”
“而且你刚刚立了大功,再怎么说你们宋国皇帝也不可能让你辞官的,这会天下人说他没有容人之量。”
“我也没打算真的辞官,但这姿态还得做不是?”
阿黛拉公主眨了眨那秋水般的眸子,柔声说道:“这么说,你上表辞官不过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将来还是会有麻烦的,那你打算怎么办?”
“车到山前必有路。”杨逸本就有几分醉意,闻着阿黛拉身上醉人的体香,目光更加朦胧。西域多产香料,但有阿黛拉在,再好的香料也难以比拟。
关于功高震主的问题,杨逸一直以来想了许多,他甚至想过制约君权,在大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过;
真论起来,大宋因有不杀士大夫这一条,一直以来,臣子都很强势。
从宋太宗之后,真宗、仁宗、英宗、甚至是神宗朝,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其实一直都是臣子在唱主角,强大的文官集团掀起一场场的政治风浪,左右着皇帝的意志。
可以说,与历代王朝相比,宋代是最有可能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朝代。
特别是哲宗朝之前,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还是很有尺度的。大体上还处在君子之争的框架内;
王安石上台,新党成了执政党,对在野党的旧党也很是宽容,司马光、文彦博这些旧党魁首可以退到西京,而且保留着很大的政治话语权,可以批驳新党的施政过失;
这种状态和后世的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有些相似,如果能遁一种良性的方向走下去,最后形成后世那种政党关系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这一切到了司马光上台执政,便戛然而止了,群体性的政治迫害成了主旋律;
在高滔滔这位“女中尧舜”和司马光擅于“破坏公物”的宰相密切协作之下。新党成员几乎全被贴上奸佞的标签,成了流放犯;
新党魁首蔡确被折腾死在了岭南,这一事件更是恶劣到了极点,这标志着大宋的党争真正进入了你死我活的恶性阶段,彼此之间再没有妥协的余地,因为妥协的后果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司马光这个从小就擅长“砸缸”的相公,不顾好坏,把新政全部砸了个稀巴烂,这同样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这使得大宋的政治失去延续性、持续性。
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艰难。百姓会因此被来回折腾,难以安生。
而执政者为了不让人亡政息,往往就会把政治对手往死里整,以免将来自己的政治路线被灭亡。
政治风气进入了你死我活的恶性斗争之后,要想改回君子之争的状态是非常难的,这就象一块白皮,被墨汁染黑了,你再想到让它恢复原来的洁白,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而形不成君子之争的政治格局。推行君主立宪制很可能就会让国家陷入分裂。至少杨逸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是否推动君主立宪制,一直是他心底犹豫难定的一个难题。
好在现在儿子赵捷还小,杨逸至少还有十来年时间,可以慢慢推动一些事情,一种政治体制的推行,必须先有适宜的土壤。急功近利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就算不成,用十来年谋个全身而退,这一点杨逸自信还是能做到的,最次的也能跑到日本去称王称霸。左拥右抱。
所以杨逸对阿黛拉说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倒不是自暴自弃的说法。
他让人将写好的奏章尽快送回东京后,往胡床上一躺,看看窗外的光景,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辉洒在花园里,把花树染成了橙红色。
黑汗立国比大宋还早,经营碎叶城已将近两百年,这座皇宫早已被历代黑汗王打理得美轮美奂,虽是清真教风格,却也处处精雕细琢,高高的穹隆看似粗漫但却韵味十足,门和窗多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
特别是建筑上的纹样,无论是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动物纹样继承了波斯的传统,植物纹样却是承袭东罗马的特色,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文字纹样,多以阿拉伯文字将古兰经上的名节刻于殿宇上。
这些错落的殿阁掩映在花木间,显得静谧而华丽。现在除了挑选出来服侍杨逸起居的女人外,其它人都已被赶出了皇宫,使得这座豪华的宫殿更加宁静。
殿内的帷幔被向晚的凉风吹拂着,轻轻飘动,白色的穹顶显得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