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之地,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土地都被耕种,田地里的玉蜀黍和大豆长势很好,水田里面的稻谷,长势更是喜人,眼看着又是一个丰收年,被商贸带动的登州和莱州等城池,更是如同巨无霸一样的吸纳更多的人口,在登莱商会的组织以及督促下,不少的劳力投身到商铺以及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之中。
让吴宗睿没有想到的,一些厂房也开始冒头,譬如说加工茶叶、丝绸等的厂铺,一些商贾将蚕丝运送到登州和莱州等地,在这里建起厂房加工,编织成为丝绸,直接运送到海外去,而烧瓷的厂房,在半年之前就开始运作了,一些精致的瓷器,炼制出来后,也是直接上船。
在所有人看来,厂房应该是在江浙之地存在,登莱之地是不大可能有的,不过商贸的大发展,让那些精明的商贾,看到了赚钱之道,开始建立起来大大小小的厂房了。
一旦大型加工企业开始出现,则意味着资本的运营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或许几十年,或许上百年,资本市场将要爆发出来无法想象的力量,推动社会大发展。
吴宗睿与曾永忠闲聊的时候,说到了银行的雏形,也就是钱庄的事宜,其实大明各地都有钱庄,都是商贾自行成立的,这类的钱庄,经营的范围异常的狭窄,仅仅是寄存钱物,放贷等业务基本没有涉及。
如果能够以官府的名义成立钱庄,吸纳钱财,且开展放贷的业务,则登莱之地的商贸发展速度将更加的高速。
不过吴宗睿没有强求,毕竟成立钱庄或者是银行,需要有强大的行政力量,放眼整个的大明天下,登莱之地的力量还是太小了,压根无法左右大明的商贸。
五省总督陈奇瑜围剿流寇的战报源源不断的传来,绝大部分都是罗典明从开封府城送来的情报,也有少部分朝廷的塘报,包括宣府大同等地的情形,塘报里面偶有涉及。
吴宗睿异常关注罗典明送来的情报。
散布于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的流寇,在陈奇瑜的围追堵截之下,已经逐渐的融合起来,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融合到了一起,总兵力三万出头,马守应率领的一万多军士,也在向着高迎祥靠拢。
陈奇瑜采用的战术不同于以往,他集中了优势的兵力,不仅仅是穷追猛打流寇的新营,也分兵堵截流寇的老营,每一次的作战,都是以消灭流寇的有生力量为目的,不给流寇丝毫的喘息机会,在这种高压的战术之下,很多小股的流寇,完全被歼灭。
陈奇瑜还有不同于以往剿灭流寇的战术,那就是集中骑兵的力量,在击溃流寇大队人马之后,骑兵负责长途追击,最大限度的斩杀流寇。
陈奇瑜担任延绥巡抚的时候,就与流寇有过无数次的交手,清楚流寇的战术,所以他这种具有极强针对性的作战办法,给予了流寇沉重的打击。
罗典明的分析也愈发的多起来,认为流寇此次一定会被五省总督陈奇瑜彻底剿灭。
吴宗睿对此不置可否,罗典明提出让潜伏在流寇队伍之中的军士全部撤回,免得被朝廷大军绞杀了,吴宗睿没有同意,只是告诉罗典明,潜伏的军士要更加的小心,派出去的这些人分散在李自成以及张献忠麾下的大军之中,其余的则不需要安插眼线了。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底,车厢峡的字眼,终于出现在情报之中。
连续几天的时间,吴宗睿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有时候曾永忠和廖文儒等人也不得打扰。
眼看着高迎祥等人率领的大军,就要误入车厢峡了,当然这不是高迎祥等人愿意进入车厢峡,而是被陈奇瑜麾下大军围追堵截,已经没有多少的选择了。
吴宗睿知晓历史的进程,知晓车厢峡之战的结局,此刻的他,彷徨和犹豫,该不该提醒陈奇瑜,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流寇,将其完全歼灭在车厢峡。
两个声音在脑海里面碰撞,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吴宗睿绝对不能开口,从感性的角度,如果不开口提醒,吴宗睿良心不安。
六月初,情报终于来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和马守应率领的四万多流寇,进入了车厢峡,被陈奇瑜率领的朝廷大军死死的围困在车厢峡之中。
罗典明在情报之中详细说了车厢峡的情况,这里曾经是古栈道,就是一条长长的峡谷,延绵四十多里地,两边的山峰笔直,无法攀岩,进入车厢峡容易,出来却不容易,因为这条峡谷,只有一处的进口和一处的出口,且延绵四十里的峡谷,很多地方道路狭窄,有些地方甚至找不到路,只能一边走一边砍出一条路。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峡谷里面没有任何的粮食,一旦被围困其中,不管多少的兵力,都是死路一条。
罗典明在情报分析之中虽然没有明说,可也不明白高迎祥等人为什么会进入到车厢峡。
尔后的几天时间,情报来的更加频繁,陈奇瑜率领的大军,死死的围住了近五万的流寇,且在峡谷两边的山峰之上,投掷石块,或者是火把,峡谷之中的流寇避无可避,损失惨重,士气也是一天天的低落下去。
罗典明最为担心的,还是安插在流寇之中的眼线,他认为流寇被彻底剿灭,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