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帝国崛起 > 第六百二十七章 还是制度的问题

第六百二十七章 还是制度的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由检越的严肃了,这是提到了朱元璋了,陈燮敢当着他说这个话,就是很忠心的表现。不然谁会跟他说,太祖办的不好,您不能学太祖。事实证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个特例,他的精力及其旺盛,一个人能干好多人的活。他创立的集权制度,说到底还是建立在个人的能力之上,后来他的子孙们,就没这个能耐了,内阁制度出现,司礼监的制度出现,实际上就是一种皇帝权力无法照顾太全面而衍生的制度。朱元璋那样的皇帝,爽是爽了,任何权力都在手里,但是太累。其他皇帝,多数都做不到他的样子。

“你大胆说,朕仔细听。”朱由检的态度出来了,陈燮这才道:“陛下,臣以前说过,现有官府对基层的控制力度是很差的。大明的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随着工商业的展,人口流动的现象加剧,现有官府存在的弊端,不用十年就会体现出来。所以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对现有管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先说基层权利,这点必须改进,不然到了乡下,什么事情官府都插不上手,全是士绅、宗族、小吏说了算。这些人是没拿工钱的,他们也是要养家糊口的,时间长了,哪有不伸手往兜里装的。养成习惯了,这些人就理所当然了。这是对普通百姓一层扒皮。所以呢,今后应该增加乡镇一级的权利机构。”陈燮说着在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结构图。

“陛下请看,这是县,下面是乡、镇,别小看这些乡镇机构,他们能最大限度的把权利掌握在官府的手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县令管一个县,人口少则七八万,多则十余万,说的不好听一点,根本就顾不过来。百姓之间有点矛盾纠纷,更多的是依靠宗族和士绅来调解。这些人掌握了基层权利,确实解决了官府很多麻烦。反过来看呢?掌握了权利,他们对普通百姓如何呢?大明的基础,不是这些士绅和小吏,而是普通的百姓,因为他们是最底层的。远的不说,五年前,大明是个什么情况?陛下能不清楚么?那么在那个时候,这些掌握基层权利的人都在做啥呢?不排除有个别士绅在赈济,他们的善举值得肯定。但是更多的士绅和恶霸,则在趁机囤积粮食卖高价,兼并土地。他们的行为,加剧了民变的滋生。他们先是权利的收益者,但却没有去维护给于他们权利的朝廷。对于这样的人,陛下该怎么处置呢?以前没法子,因为很难管的到那一层,今后呢?放任么?”

一个问题抛出来,朱由检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没有经历十多年的民变,朱由检是不会正视这个问题的,以前大明动不动就说官员多了,现在看来官员不是多了,是少了。当然这是陈燮的说法,朱由检还需要思考才能认同。

“思华,总不能让举人、进士,去做这些小官吧?以前都是小吏的活,他们能做的来?拉不下那个脸啊。增加了官员,朝廷的开销也大了嘛。”朱由检还是很犹豫,下不了决心。

陈燮继续道:“你说的没错,但是相比于官员的增加,朝廷收入的增加度呢?对比一下,您会现朝廷收入的度会远远高于支出的度。还有一点,这些基层权利机构的确立后,在税收环节,能为朝廷多收多少税,您又想过没有?”

朱由检还是不能认同,嘀咕了一句:“那谁来干这些小官?”

陈燮早有准备,笑道:“这就涉及到一个制度改革了,先得从科举说起。”

朱由检啊了一声,又要折腾科举啊,之前已经折腾的够呛了。可是看看陈燮坚定的眼神,朱由检只好苦笑道:“好,你说。”陈燮笑道:“陛下,先臣要说一个现象,京师会试大比的时候,您有没有见过那些胡子花白的考生?臣在乡试的时候见过,一问啊,六十了,还在考举人。那么臣请问陛下,就算让他中了举人,又中了进士,还有多少年能为朝廷效力?”

“啊……,啊?”朱由检出语气的感叹声,真的被陈燮问住了,是这个道理啊。一时间脑子都乱了,有心说什么不是每个举人进士都老的,可是一想啊,现在的科举制度下,能中进士的多数在四十岁以上,很多官员在任上干不了几年,就得告老还乡了。各地的官员,都是一群老头,说的不好听一点,办事能力肯定不如年轻人啊。稳重是稳重了。

朱由检的脑子里开始兜圈子,他想搞清楚陈燮到底想说啥,但就是从这个圈子里出不来。科举为官,这是自隋唐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打击门阀大户对官员的垄断,给普通人一个上进的阶梯。这个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平。从隋朝开始,到唐朝的基本完善,可以说这个制度凝聚了历代封建地位的聪明才智。(未完待续!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