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该抱的大腿还是要抱好,再者弟弟还小,将来他去读书也免不了要舅舅们去打点的。
于是,第二天宁雪儿就从系统里买了几筐子鸡蛋送到外祖家去。这一下,全家人的脸色都好了,宁雪儿麻利煮了几锅茶叶蛋送给老街坊邻居,对此,邻居们都很欢喜,纷纷嚷着以后要去买着吃。
打好了广告,宁雪儿又和两位舅舅商量了一下定价的事情,一枚生鸡蛋的价格是三文钱,加上佐料,柴火钱,一个茶叶蛋卖八文钱差不多。
弄好了价格,这生意就算做起来了。但是除了第一天,邻居们过来买了几个蛋走,之后几天都是生意惨淡,不过好在最近天气凉了,鸡蛋也能放住,但是一直这么下去却不是个办法。
为此,宁雪儿走访了几户邻居,邻居们对茶叶蛋的味道都是赞不绝口的,但是一提起价格,所有人都沉默了。
宁雪儿想了一下,大概知道了原因,估计是价格定的太高,邻居们不乐意了,毕竟买一个生鸡蛋才三文钱,水煮蛋也是一样吃,花钱还少。所以街坊们宁愿自己煮,也不愿买茶叶蛋。毕竟,这年头,家家户户过日子都不容易。
销路不畅,宁雪儿只得另外想法子。她想这巷子里住的都是常住居民,家里有锅,自己动火不仅省钱还卫生,不是新鲜物,谁会买着吃?
那,要不要换一个地方试试呢?宁雪儿想到了一个地方,码头。
姑苏府作为水乡,船运十分发达,所以码头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去那里把茶叶蛋卖给外地的商贩,游人,是否可行呢?
宁雪儿想了想,决定试试。于是,她利索地去码头找了蔡工头,蔡工头很喜欢宁雪儿,二话不说就给了她一个摊位,并且租金也减半了。由原来的一百文一天减为五十文一天。
与蔡工头谈妥以后,宁雪儿立马就用板车拉着炉子,茶叶蛋去了码头,开始摆摊做生意。
这一次,她把摊位放在了码头最繁华处,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但是宁雪儿已经很知足了。
挨着宁雪儿摊位的是一位卖小笼包的大爷,据说大爷在这里卖包子已经三年了,生意好得很。弄好摊位,宁雪儿就弄起炉火来加热茶叶蛋,待茶叶蛋微微热了,宁雪儿先拿了一个送给大爷尝尝鲜。
大爷吃了一口,不住地点头道:“小姑娘手艺不错。”宁雪儿眉眼弯弯,满怀期待。
然而,一个下午过去了,她的茶叶蛋依旧无人问津,除了刚来的时候,旁边老大爷吃了一个,那一锅茶叶蛋一个都没动,这让宁雪儿很是泄气,难不成她真错了?她就不该来卖茶叶蛋,今天白白浪费了一下午还有五十文钱。
晚上收摊的时候,宁雪儿脸色很差,整个人都蔫了,要不是大舅张明休帮着收摊,她估计得扔了那一锅茶叶蛋。旁边老大爷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默默收好摊子,临走的时候才对着宁雪儿道:“小姑娘啊,刚开张都这样,三年前我刚来的时候,头一个月都没啥生意啊,但是我老头子心态好,咬牙坚持,几个月以后不是苦尽甘来了嘛,你看看现在,我还积攒了一批老顾客呢。”
老大爷的话让宁雪儿有了一点希望,这不刚开始嘛,怎么可能生意火爆,卖到脱货?毕竟大家都没尝过茶叶蛋,又怎么能要求大家掏钱购买呢?
回去的路上,宁雪儿坐在板车上若有所思。当夜,她并未回家,而是宿在了外祖家。
翌日,天蒙蒙亮,宁雪儿就满血复活,起床做茶叶蛋,她内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口碑做出去!
煮好了茶叶蛋,张明休用板车把炉子,茶叶蛋以及宁雪儿送去了码头,卸了货,摆好摊子,宁雪儿便开始做生意。
隔壁老大爷也已经到了,他的第一笼小笼包已经蒸好了,就等着人来。
清晨的码头,寒风阵阵,让人忍不住裹紧了衣服。宁雪儿坐着,借着炉火烤手,倒也不觉得冷。闲来无聊,她便和旁边老大爷聊了聊天,原来老大爷的儿子在县城的府衙里谋了一份差事,老大爷三年前来投奔儿子,这些年为了帮着儿子娶妻生子买房,他只得不辞劳苦,日夜在这码头卖包子。
太阳渐渐越过地平线,初升的太阳仿佛一个大火球,给早起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
“大爷,您这包子怎么卖的?”
“十文钱四只,”老大爷见着有客人了,也顾不得和宁雪儿闲扯,赶忙摆出笑脸招呼客人。
“这么贵?我再去别家看看?”一听价格,那客人便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