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大时代的梦 > 第七十五章 惠山泥人(4)

第七十五章 惠山泥人(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吴桥附近运河对面,有一条五里河塘可直达惠山宝善桥,商贩在生意之余,都喜乘坐小船去惠山旅游休闲,和客户联络感情。这无疑给惠山泥人的销售带来了商机,一些高档的礼品,手捏戏文也就由这些富豪带往各地,以馈赠亲朋好友和自己生意上的客人,有的带回家后摆设欣赏。

据说在顾客中有时还有来购买蚕丝的外国商人。

自明、清以来,无锡地区的名门望族,为了炫耀家族门第,都喜欢在惠山修建祠堂。在山门口、直街、上下河塘、惠山浜等共汇集了百余座各具风格大小不同的祠堂,直街两侧更是鳞次栉比,几乎一家挨着一家都是祠堂。

泥人店就开在祠堂的大门口,前门为店,后屋则做作坊。每年春秋农历二月、八月上丁翌日是致祭之期,此时惠山人头侪侪,摩肩接踵,各姓家属子孙,男女老幼都涌向惠山,加上春秋时节来山中祭扫坟墓的平民百姓,给惠山镇平添无限热闹,家家都祈求祖宗保佑,庇护子孙后代辈辈平安,代代兴旺发达。祭祀结束,各家不免顺带些山货、泥人回家。

惠山的迎神庙会在苏南地区首屈一指,每年农历三月惠山香汛,盛极一时,尤其是三月十五,大老爷殿的张巡老爷诞辰,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黄飞虎寿诞,盛行迎神赛会(又称老八谢庙会)。

县郊各乡的拜香会,遥遥数十里,挤挤拥拥塞满五里街、大德桥,所谓“三步一拜木鱼敲,拜香拜到大德桥。”

精壮的汉子掮旗打伞,抬着神桥,赤膊上阵,威风凛凛。戏文、乐队、手执兵器的“太监”、“四开抡、八马吹”,争奇斗胜,令人咋舌。

这一天无锡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万人空巷,浩浩荡荡,夹道争看。年老的妇女坐船曲曲弯弯、晃晃悠悠,从北门惠山浜进入惠山烧香浜、宝善桥,龙头河上停满了香船。

这种观瞻和参与的热潮,不但梁溪古城的民众蜂拥而至,而且沪宁铁路沿线的上海、苏州、常州和邻近的江阴、沙州、宜兴等地的香客、商人也纷至沓来。

香会和香汛又形成了惠山大规模的节场活动,惠山节场期间成为全县大规模文艺演出的地方,四乡土特产均有出售,摊贩云集,民间杂艺异彩纷呈。

有草台班戏、杂技、唱滩簧、小热昏等,五里街一带摆满了小吃、什货、水果摊子。

而最让人青睐的还是惠山有名的土产:有五里香粳、观墩蚕豆、茅蓬鲜菌、胡园果品、惠泉黄酒、山门口酥饼、双河大篮、蓉湖乳腐,而名闻环球的惠山泥人当推其最受欢迎的。

这种中国式的“狂欢节”给惠山泥人带来了多层次的、持续不断的市场需求。并起到了不用花钱的广告宣传效果,成为惠山泥人精益求精、艺人辈出的催化剂,它们和惠山泥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言而喻了。

民国时期的戏剧家周贻白(1900—1977)描绘惠山泥人“世界原同傀儡场,女娲抟土群洪荒”

无锡惠山泥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中国大运河之畔的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中,记有泥人在店铺中出售的情况。

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见《清稗类钞》)。由此可见,在清中期以前,惠山泥人已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并且名重一时。

据说,惠山泥人全盛时期,大小作坊有40多家。着名艺人有王春林、周阿生、丁阿金、陈杏芳、王锡康等30多人。

每年入秋以后,有六七百条货船、几千人次自苏北来惠山采购泥人,部分高档泥人则随着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各地商贾作为礼品运往远方。

无锡惠山泥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它是江南水乡历史名城无锡人民淳风之美的艺术结晶。

它叫做“惠山泥人”,不叫“无锡泥人”,是从惠山脚下而起,由人细心揉搓雕塑,无需烧铸,是自然风干。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着名特产之一。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

惠山泥人的起源也有很多传说,虽然充满了梦幻般的想象和虚构经不起推敲。

无锡惠山泥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它是江南水乡历史名城无锡人民淳风之美的艺术结晶。惠山泥人是民间劳动人民创作的,它为美化百姓生活服务,艺术表现率直、强烈而直露。

民间艺人以身边的泥土来塑造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人物,以增加劳动生活的情趣,寄托理想与希望。所塑造的泥人都着以鲜艳醒目、对比强烈的色彩,人物与动物身上绘有花卉图案装饰,生活气息浓厚。

追求宽厚、亲切的风格,非常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惠山泥人艺术在造型艺术的作用上远远超越了一般的艺术审美功能,形成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独特艺术体系和造型规律的语言形式,是具有普遍的社会作用和普及程度的民间艺术形式。百镀一下“大时代的梦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