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又是五年。
自岑襄,赵秉正功法小成,开含真,洞虚两道门后,又沉寂五年时光。
五年间,凡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是祥和。
不过大胤朝堂却在并非安于舒适,却在默默做着准备。
这一日早朝。
文武齐备,肃然而立。
待行过朝礼,就见赵之安躬身启奏。
“臣闻国仇家恨,不可一日而忘。陈国无德,有侵国之仇,大胤半壁,多有百姓屠戮。而孝皇帝……”
“今大胤兵精将勇,钱粮禀实,正是一雪前耻之机。臣请伐陈,以正国威!”
洋洋洒洒千余言,毫无迟顿。赵之安说完,静立大殿之中。
杨绩听了,点点头,扫视群臣。
“寡人觉得赵相所言,甚有道理。诸位以为如何?”
五年来,杨绩与赵之安时时讨论,又策划良久。
群臣见君相唱和,也知此定然谋划许久,何况赵之安在最近一两年间,也似有似无的放出过风声,自不反对之人。
见杨绩发问,周若望从班列走出,伏身跪下。
“陛下圣明,我等自当遵旨。”
群臣听了,跟着伏身跪地,同声唱诺。
如今大胤兵强马壮,钱粮充足。赵之安已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工作。
唯一欠缺,便是敬天上表,告之天庭。
朝堂之上,杨绩当下定下日子,于一月后敬天上表,起兵伐陈。
当然,天庭几乎不干涉凡间朝政,这一次敬天,也只是告知的意思。
这却不是大胤有了其他心思,而是因为自杨绩登基后,除开第一次敬天上表,献上山河图册外,几乎每年五谷丰登,都会祭天,不过此后都未有回应过。
故而杨绩与群臣,都形成这般的认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却说池州,相州之外,便是陈国所属。
两朝同起于两百年前,当时也算一方大国的吴国。
吴国曾拥地万里,只是一朝崩散,各地揭竿而起,征战数十年,最终剩下五国。
说起来,两国还曾经是互相依持的战友,只是五国并力之后,相互之间也自反目。
陈朝与大胤之间的战争,并非五国唯一的厮杀,几国之间,也各有混战。
却说如今陈国,国主陈還年迈,底下三子都有称帝志向,常有争斗。
不过争斗虽凶狠,但却一直未忘记一旁的大胤。
这却要从天庭封神开始说起。
天庭大胤封神之说,传入陈朝之后,惊得当时还是壮年的陈還大惊失色。
须知当时,胤陈之间的战争,过去也不过二十余年,双方仇怨之身,不可开解。
陈帝得了消息之后,坐卧不安,常常夜不能寐。
如此半年,身形几乎消瘦一半。
如只计算两国实力,陈朝君臣自然不怕,地盘比大胤大了将近一半,人口也多一倍,凡人厮杀,又有何惧?
不过有了神灵扶持,那又不一般了。即使后来,陈朝打探清楚这些神灵,仅是护持一方,并不插手朝政,也不外出游荡,但依旧放不下担心来。
且不说神灵,就是神灵真不插手,最近十多年来,大胤江湖出了几个道家门派,实力不可小觑。
而且不止如此,后来又有了一些呼风唤雨的修行人,极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