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并非一帆风顺,主要还是第四十集团军的战斗力成问题。
罗耀武摆了个连环**阵,把帕特里奇唬得一惊一诧的,就是因为第四十集团军很难按照他的设想完成穿插切割行动。发起进攻的时候,让第四十集团军首先投入战斗,第三十九集团军晚了半拍,也与此有关。
也许有人会问,罗耀武为什么不把第二十六集团军调过来?
部署的时候,罗耀武也考虑过,让第二十六集团军到东线配合第三十九集团军。因为在围歼韩军c集团军之后,除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之外,第二十六集团军的状态比其他三个集团军好得多。
论战斗力,第二十六集团军甚至超过了第六十五集团军。
正是如此,罗耀武才打消了这个想法。
几个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如何,美军也掌握得一清二楚,如果将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集团军都集中在东线,罗耀武的战役企图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正如帕特里奇判断的那样,罗耀武手里的兵力不足以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只要判明了主攻方向,帕特里奇就能做出针对性的部署,从而使罗耀武的战役目的落空,甚至使进攻遭受惨败。
如同让第十五集团军打头阵,罗耀武必须冒这个险。
这就不难明白,罗耀武为什么要让战斗力稍逊的新编集团军打歼灭战了。
虽然比起美军与韩军主力,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仍然不值一提,但是比起韩军的二线部队与朝鲜伪军,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并不差。
只要形成局部兵力优势,打几场歼灭战肯定不成问题。
顺利完成了第一次穿插切割之后,第四十集团军的另外两路进攻部队并没按照计划与第三十九集团军会师。
这也很好理解,韩军d集团军的主力部署在两江道,而第四十集团军的另外两路穿插部队都在两江道,一路围攻惠山,另外一路则在东面两江道与咸镜北道交界处活动。只要这两露穿插成功,韩军d集团军就将无路可逃。
可惜的是,围攻惠山的行动并不顺利。
驻扎在惠山附近的韩军多达五个师,还有两个是主力师,而且都驻扎在惠山城内,而第四十集团军在该方向投入的只有一个师与两个独立旅,兵力只有韩军的一半左右。
更重要的是,惠山就在鸭绿江南岸。
虽然鸭绿江已经封冻,部队可以直接过河,就连重型战车也能在结冰较厚的地方直接驶过鸭绿江,但是韩军的防御重点很明确,部队在渡河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麻烦。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惠山一直就是韩军d集团军骚扰中国本土的集结地。
在此之前,驻扎在鸭绿江北岸的第十六集团军就在该方向上与韩军交过手,特别是在围歼第四步兵师与韩军c集团军的战斗中,第十六集团军负责牵制韩军d集团军,两次渡过鸭绿江,偷袭惠山,搞得韩军d集团军无法挪动。
为了应对第十六集团军的威胁,韩军数次加强惠山防御。
等到第四十集团军打过来的时候,惠山已经有五个韩军师了。
战斗一直打到八日天亮,第四十集团军仍然没有能够取得突破,甚至没有撕开韩军的外围防线,部队离惠山城区还有好几公里。
罗耀武很不客气,吃早饭前就打电话把第四十集团军的前线指战员痛骂了一顿。
可是骂归骂,问题还是得解决。
再说了,作战不力也不完全是第四十集团军的原因。就算换成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投入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也不见得能够打下惠山。
吃早饭的时候,罗耀武向同样忙了一晚上,正在狼吞虎咽的几个主要参谋提出了这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弥补第四十集团军在惠山作战不力产生的问题。
虽然都很疲惫,但是几个主要参谋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叶振邦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罗耀武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选择无外乎三个。
一是提前让跟在中路突击部队身后的两个新编集团军投入战斗,并且从左路进攻部队那里抽调一个新编集团军,用三个新编集团军增援中路突击部队,即便打不下惠山,也能围困惠山,再想办法吃掉五个韩军师。
二是让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中路突击部队转向北上,缩小迂回范围,将三次切割改成四次切割,降低第二场围歼战的难度,把重点放在惠山,即第二场围歼战以消灭盘踞在惠山的五个韩军师为主要目的。
三是让第三十九集团军加大突击力度,仍然按照预定方案迂回,只是不强求第四十集团军在惠山取得突破,从而秒年个三次切割变成两次半,加大第二次切割的保卫范围,然后再扫荡周围的残余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