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美军无力强攻南京,也没有真正强攻南京,所以南京方向上的战斗并没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没有让陈必时向中央求援。
没能起到牵制作用,使得南京方向上的战斗变得无足轻重。
战役从十一月中旬打到十二月初,虽然美台联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一度将战线推进到石臼湖北岸,但是当东北战场上再次阴云密布,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点转过去的时候,陈必时指挥的东南军仅用五天就抹平了战线,将美台联军赶了回去,使战局回到了最初状态。
东北战场上的阴云,正是罗耀武在承德-赤峰方向上发动的一系列战术突击行动。
从时间点上来看,罗耀武选择在十二月初用兵,大有协助陈必时守卫南京的意图。事实却并非如此,陈必时并没要求东北军协同作战,罗耀武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帮助陈必时,而是打算利用入冬之后的第一场大雪,将防线向北推进上百公里,扩大防御纵深,然后利用美日联军无法在严冬入山的有利条件,为开春后的防御作战打下基础。
这一意图在用兵方式上体现得非常明确。
擅长打大会战的罗耀武没有动用主力部队,就连新编集团军也没派上去,主要依靠民兵与敌后游击队,以小打小闹的方式袭击美军哨所与巡逻队,逐步将美军赶出赤峰南面的七老图山。
因为主力部队的突出部战役中的损耗过大,主战装备没有及时补充到位,所以罗耀武甚至没有在战线后方部署主力部队。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主力部队并不适合这种小规模的战斗。
如果罗耀武真是为了支持陈必时,怎么说也应该放几支主力部队在后面,对控制着赤峰的美军施压,让美军认为东北军将反攻赤峰。
按理说,罗耀武如此明确的战术意图应该让帕特里奇感到放心。
问题是,帕特里奇一点都不放心。
虽然随着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在十一月底降下,美日联军错失进军承德的机会,即便能够攻打山海关,也只能等到开春之后,才能从北面迂回,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如果无法在冬季守住战线,开春之后,美日联军肯定得在赤峰方向上与中**队大干一场,打开进军承德的通道,才能发动全面进攻。
事实上,这就是罗耀武的企图。
如果能够在二零一四年春季拖住美日联军的前进步伐,那么美日联军最快也只能在入夏前进军华北。到了二零一四年的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季度,随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服役,中**队的战斗力将大幅度提升。
别的不说,到二零一四年第二季度,j-20的量产工作就将全面开始,每月产量由二零一三年底的一百架提高到两百架之上,两到三个月之内,就能在某一方向上形成规模,具备与美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
对于美军来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空中优势。
如果没有足够的空中优势,就算美日联军能够突破山海关,也不见得能够进军北京、攻占华北平原。
可以说,罗耀武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争取时间。
对此,帕特里奇也心知肚明。
事实上,在罗耀武发起反击之前,帕特里奇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空军的威胁。
在汕头登陆战中,中国空军的第一批低速量产型j-20就对美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空战中打下了不少美军战斗机,甚至在一次奇袭中击落了一架美国海军的e-2d预警机,迫使美国海军不得不将航母战斗群的活动海域后撤数百公里。
打到第二次南京会战的时候,j-20的威胁更加突出了。
当时,部署在东南战场上的j-20超过一百架,具备了与美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f-22a被改造成侦察机,其余的也主要在为rf-22a与fb-22护航,执行打击中**队导弹部队的任务,所以美军的制空战斗机并不多。仅仅在十一月份,美军就在空战中损失了六十多架战斗机。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半年间,美军在空战中总共也就损失了四十多架战斗机。
与空中威胁相对应的,还有来自地面的防空威胁。
按照cia提供的情报,中国空军已经完成了长波预警雷达的联工作,具备了探测隐身战斗机的基础。只要中国空军完全掌握了这一技术手段,就能最大限度的削弱美军的空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