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浴火重生西路军 > 第六十四章 会战尾声

第六十四章 会战尾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明光说的有道理,陈海松送来的训练手册、作战手册是个好东西,不能因为他是写的就否认他的价值,里面的经验方法是全中国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凝聚的是中人的智慧,理应为中人所熟悉、所使用。五战区所有部队都要去学习了解,在训练中逐步引入,7师和7师可以开始全面试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粟裕护送我们回来的那个团一路上的确表现优异,侦察探路分工明确,各种突发事件处理的有条有理,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令我们好生羡慕。但并没有见识到他们的战斗力,走马观花只能到一个外在形象,对他们的日常管理、训练方式了解不多,很难掌握其训练的实质。你们可以组织一部分军官深入到新四军部队里去,与他们生活、战斗一段时间,或许能掌握一些有用的东西。”

李宗仁的一番表态令谭何易、唐如儒很振奋,当即表态一定不负长官厚望,精挑细选严格要求,一定练出广西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白崇禧补充说:“新四军各部为掩护徐州主力撤退,连续多次进攻浦口、蚌埠、宿县、等南津浦路要地、海安、淮安、扬州等重要城市,调动鬼子疲于奔命,彻底打乱了南线日军的合围图谋。战区理应如实向上呈报其战功,给予通令嘉奖,以示公允。可命令他们继续在外线寻找战机,破袭交通运输线,迟滞敌军进攻。

阜阳四战之地,军事意义不大,建议完成归建的部队陆续撤离阜阳,到大别山前潢川等地接受物资兵员、抓紧训练、尽快恢复战斗力。日军倡导乘胜追击,徐州费了那么大的劲,动用了那么多人员、物资,死了那么多人,打了将近五个月没能实现聚歼我军主力的目标,绝不会善罢甘休,要么向西要么向西南很快会追过来。

各部必须做好战斗准备,总参谋部会给各部安排防区,你们要分散到各处交通要地阻击日军南下的图谋,修建坚固防御工事,储备作战物资。第五战区绝不能再后退了,安徽、河南、湖北要么是你们的防区、要么就是你们的坟墓,各位好自为之。”

到了六月上旬,各部主力化整为零分散突围陆续集结到皖西、豫南的大别山周围,沿路虽然损失大批人员装备,好在没有一个师被围歼,最高当局高度赞扬第五战区的战场表现和组织能力,拨付大量进口枪械物资,从河南、湖北、四川、广西地方民团中抽调十数万人增强五战区实力,迅速在新的驻防区域建立起拱卫武汉的新防线。

日军乘胜沿陇海铁路西进占领开封,并继续向郑州挺进,第一战区部队慌忙后退,平汉铁路随时可能落在日军手里。国防委员会意识到郑州失守后的严重后果,向西洛阳西安将受到攻击、向南武汉将门户大开,中国平原地区将全部丢失。经报请最高领袖批准,秘密启动了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将军 6年制定的“以水为兵”反攻计划,在花园口、赵口炸开黄河大堤,用汹涌的河水阻挡日军进攻的脚步,造成中原大地一片泽国、流民千万的人间悲剧。

数千人被洪水吞噬让日军不得不在离郑州0公里的中牟停止了西进的脚步,部队面对越来越汹涌、越来越大的泛滥面积不得不陆续东返,放弃了利用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

国民政府一边暗中表彰炸堤有功的一战区司令程潜、20集团军司令商震、新编第师师长蒋在珍等人,一边开动宣传机构指责日本飞机为占领郑州炸垮黄河大堤,造成几十万民众丧生,数千万人流离失所,要求国联制裁日本,号召国民救助灾区。

中国发表声明严厉谴责日军暴行,重申全党全军的抗战决心,主动提出迁移灾民前往张掖、绥远根据地安置。命令黄淮平原地区的新四军各部一边抗击日寇进攻一边组织民众向西转移。驻河南开封、洛阳、湖北武汉、陕西西安的代表、新四军地方工作部人员立即深入灾区,救助灾民。

新四军皖北粟裕部、豫东高敬亭部、皖中罗炳辉部、傅秋涛部趁敌立足未稳收拢溃兵数万,捡拾武器数万。半年多时间里引导数百万拖家带口、缺少食物的难民经洛阳、西安、天水、兰州、武威前往张掖,经洛阳、潼关、延安、榆林前往包头。大部分安置在黑河、黄河两岸灌区从事农业生产,一小部分进入工程兵部队参加工业建设。

在两地民主政府的倾力组织下,这数百万人有了自己的简易住房、分到了宜耕荒地和农具,解决了基本温饱,通过史沫特莱、斯诺、范长江等各路记者的宣传报道,树立了地方政府勤政爱民、救助穷苦的良好形象,在国际红十字会的监督协调下得到了国内外大量捐助物资。

同时引来更多的难民前来求生,由于战事紧张国民政府无力组织、救助这些战争的牺牲品,有限的物资也被层层克扣。许多自发逃到武汉、西安的难民得不到政府的救助、饥寒交迫、不得不偷摸度日,引发很多社会矛盾。听说仁义,这些生命顽强的难民再次千里跋涉,穿越黄土高原、戈壁荒漠投奔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随着难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已经超过了两地的承载能力,在国民政府、民主政府的协调下一百多万人进入人少地多的青海,一百万人进入宁夏银川平原,极大提高了两地农业产量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极大改善了两地的民族结构。

经陈海松的反复分析,让斯大林认识到接受难民在新疆屯垦对中国抗日事业和伟大苏联的经济建设、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事业的重要作用。在斯大林的过问下仰苏联人鼻息的盛世才被迫接受两百万难民进入新疆。

这些在张掖、酒泉生活了一年的难民按照张掖民主政府的安置计划和新疆当局的划定安置区域,组成新疆生产建设集团,集中落户在天山南北的各个绿洲,五六十万青壮劳力在塔里木河、伊犁河、开都河、孔雀河、玛纳斯河沿岸新建村镇2000多个,开垦荒地六百万亩,种植小麦、棉花、油料作物。在各集中安置点干部的组织下利用农闲时节从事军事训练,俨然是一支屯垦大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