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了?刚刚在朝堂上要有这种反应?”
杨承少见的一脸严肃,他严肃的不仅是表情,内心也很正经:“我有句话要问你,你对高句丽到底是什么想法?是要把他给灭了,让他再也没有违背朝廷的能力,还是说只要他一个口头上的说法?”
杨承对这点不可谓不担心,在他眼中高句丽并非是他这次最大的敌手,而杨广才是最大的对手,因为他的意志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走向。
“口头上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如果他上书称臣,并且言辞用的很是谦卑,那么我们还要继续打下去么?”
果不其然,杨广的脸上划过一丝犹豫,这让杨承的心中也沉重了几分。
历史上第一次开打的时候,高元上了一个“辽东粪土臣元”,让隋文帝退了兵;而第二次战争,隋炀帝一个貌似和仁德没什么关系的皇帝表示,我们要以德服人,“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而且还不明白什么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因为那次隋军来势汹汹,高句丽方面一下子没准备,于是各个城池一看扛不住就表示我们要投降,那隋军自然不敢继续打,结果没想到过几天那几个城池把城防给好好的加固一遍,也做好了防御措施,果断表示拒降,于是前线就一直在投降拒降投降拒降这里纠结,没想到的是隋炀帝居然没有因为这件事大发雷霆表示棒子既然不懂我们的仁慈那我们也别对他们仁慈,投降了也给我打——于是在这种循环中,耗兵力耗粮草,这两个倒也没什么,补充起来还不算麻烦,至少和后面两个比起来要容易很多。
士气怎么办?杨谅已经充分的向人们展示了战争时士气不足的后果。
时间怎么办?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你比别人晚挥刀那么一秒钟,你的头就会先落在地上,况且,原本一个好好的闪电战,可以把人打得措手不及,你在那里拖拖拖,你还没拖完人家都已经做好了周密的布局,那你还玩毛?
第三次没什么好说,后院起火,而第四次,人家称降了,你就不打了,当然,当时的情况隋炀帝也实在是打不下去了。
所以,为了避免杨广犯同样的错误,杨承必须要全部确认好。
看到杨广还是左右为难的样子,杨承叹一口气:“我在这里先交个底,我过去就是要把高句丽灭了,若是你不能答应我这点,那你大可以去找别人打这仗,别想要什么仁慈了,在战场上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但若是能够……”
杨承打断了杨广的话:“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如果我们仁慈了,那高句丽说不定也会仁慈,这样的话我们的伤亡就能少点,对吧?”
“恩。”杨广愣愣的看着杨承,他不明白杨承为什么会是这般表情,但是他清楚,杨承在这方面的确比他更有发言权。
“天真。”杨承给出了评价,“你会对突厥有这种想法么?”
“当然不会,可是高句丽和突厥不一样啊。”
杨承一翻白眼:“哪里不一样了?都是蛮夷,你想说突厥未受过圣人教化对吧?但是你什么时候产生了高句丽受过圣人教化的幻觉?受过圣人教化的那是新罗。高句丽就是一群野兽,他才不会和你讲什么道理,先把你扑倒吃掉再说。”
杨广面露尴尬:“可是这样的话,那其他国家又会怎么看我们?”
“他们爱怎么看怎么看,不爱看的话有本事就拿起武器,我们大隋是天朝上国,还怕这些蛮夷不可?”
“可是……”杨广此时就像一个女人,磨磨唧唧的。
杨承不耐烦的摇了摇头:“二哥,若你都是抱着这种想法的话,那你也就别想着开疆扩土了,西边的大秦从某方面来说比现在的高句丽更加野兽化。”
提起开疆扩土,杨广就变了一个人,眼神也凌厉了许多,杨承觉得他的智商也上线了:“那样的话,就不管他们的请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