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这种婚丧嫁娶真的很难弄,想低调,但是华夏国是个人情社会。如果太低调而不重人情,那今后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走。
有首歌的歌词就是这样“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说的就是社会关系。
最后,徐岩峰打了一些电话后,也实在有点烦了。主要现在正在悲痛中,翻出一个电话号码就琢磨这个人和自己关系如何,要不要通知,实在太累了。
于是徐岩峰决定不通知了,管那么许多呢。
一行人在来到元西县的旧家后,打开门,简单的清理了一下,便有人已经赶了过来。
大舅此时过来对徐岩峰道:“岩峰,你外婆过世,要找个人‘管大事’啊。”
现在家属都在悲痛中,很多细节都不可能考虑到,就算有精力考虑,琐碎的事也不该由家属考虑。
所以,按照风俗,必须找一个人当总管,负责指挥各方的人都干些什么。这样的人,在元西县被称为“管大事”的。
这种“管大事”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年纪,毛头小子肯定不行,指挥别人也指挥不动。而且年纪大,见的事就多,知道都该准备些什么,干些什么。
本来这种人该大舅找,因为他年纪大,认识的老伙计肯定多,其中应该就有适合“管大事”的。
可大舅人品不好,混的名声很差,看他的意思,应该是联系了一圈人,人家都答应来鞠躬吊孝,但不会在这常盯帮忙。
有这样的大舅,徐岩峰也跟他生不起这气。
正好此时郭元义来了,他也是徐岩峰通知的人之一。在得知灵堂就设在元西县后,他便马上赶了过来。
“郭处,家里还缺个‘管大事’的,这几天你有时间吗?能不能辛苦一下。”徐岩峰道。
郭元义现在已经退居二线,并在元西县政斧挂了个工会主席的虚名,平时也帮人干些婚丧嫁娶的事。
今天徐岩峰需要他帮忙了,他当然不会推辞。
“岩峰,你放心。你外婆的事你就别管了,我来张罗。”郭元义道。
有了郭元义这个“大拿”坐镇,徐岩峰也就放心了。
随着天色大亮,来到家里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郭元义也都不认识。但对方都是来帮忙的,在知道郭元义是“管大事”的,便一切听从他的指挥。
很快,外婆的灵堂便建起来了,该买的一切物品都买了。
礼薄也被人买回来了,有些人就开始上礼。
徐岩峰见状,忙道:“来吊孝的人鞠躬表示下心意就行了,礼钱就不收了。”
这几天会来些什么人,徐岩峰都不清楚。估计有些人虽然没有接到徐岩峰的通知,但他们听到了信儿也会赶过来的。
到时候,上礼的人一多,那对徐岩峰就不是好事。要是再有一些上“大礼”的,那更是麻烦。
所以,直接告诉众人,不收礼是最省事的。
可是徐岩峰话声刚落,大舅和二姨便齐声反对道:“怎么能不收礼,这是风俗。”
徐岩峰刚才只想到自己了,忘记大舅和二姨他们了。
他们年纪都大了,平时参加婚丧嫁娶的次数肯定不少。花出去的礼钱,那不能白花了。就要在自己有事的时候再拿回来。
要是不设记账薄,那大舅和二姨通知的人可高兴了,因为省钱了。可是大舅和二姨可亏大了。
这种事还真是难办。
徐岩峰知道大舅和二姨的姓格,他们把钱看的很重要。要是徐岩峰执意不设记账薄,那大舅和二姨也不会反对。毕竟徐岩峰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他们不敢顶着。但是,他们的心里肯定不会乐意。
徐岩峰现在希望一家人齐心协力把外婆的后事办好,可不希望有人心里不痛快闹别扭。万一心里堵的慌,闹出点不愉快就对不起外婆了。
这时高磊来了,徐岩峰见状便对大舅和二姨道:“这样吧,高磊这不来了,我想让他盯着随礼这事。咱们设个上限,超过这个数目的,就不让高磊收了。你们觉得这个上限设多少合适?”
大舅和二姨互相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徐岩峰道:“200块怎么样?”
延昌市随礼的习惯是,普通关系都是100块,稍微好点的关系随礼200块。徐岩峰觉得以大舅和二姨结交的圈子,最多就是随200块。
大舅和二姨又对视了一眼,一起道:“好。”
他们心里也算着账呢。他们给别人都是100或者200,那别人给他们也不会多了。所以200这个上限还是能让他们接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