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巴米扬.特拉维奇,我这个营长只是挂名的,需要如何组建工人营建立武装力量,我并不在行。”红面老头为人也算豪爽,从铁皮屋内的一张木桌上抓起倒扣的一个大口杯,再把旁边火炉上铁桶里温水中的一个大酒瓶拿出来,花花地给**夫倒了大半口杯的伏特加酒,递给**夫以酒驱寒,“现在工人营的编制内,只有我和你两人,这民兵部队的组建还需**夫同志你来想个计划步骤,我才可以从旁协调实施。”
“呵呵,一个没有任何人员,连框架都没有的,只存在于纸上调令的工人营。”**夫也不客气,接过口杯就喝了几口烈酒,刚才因在满地积雪的道路上徒步而行时,冷得有点麻木的身体顿感温暖,眼睛在铁皮屋内外扫视了一圈才又说到:“这也好,就等于一张白纸,想怎么写都行。”
“你能这么想就最好,虽然困难些但事在人为。”**夫的处事态度颇合巴米扬老头的脾气,他裂嘴大笑了两声:“在这片旧工业区的几个工厂及这西姆基的地头上,我还算有些威望的,当了金属制品厂的车间主任有十多年了,西姆基这片地方的人和地形我都十分熟悉。”
“前段时间说要把切割厂向东边的西坡利亚搬迁,我都一把年纪了,哪里也不想去,要死就死在莫斯科。”两人都喝了些酒后,巴米扬的话就多了起来:“新厂房的机器和大部分工人都搬走了,只留下一部分老旧的机器及不愿意走的人,安排在这片旧厂房里继续生产军需物资。”
“现在这个工业区的几个工厂里有多少工人?”**夫是个实干主义者,身体暖和后,就在随身挎包里取出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坐在桌子旁的板凳上,开始一边询问巴米扬一边做记录。
“确切有多少人,还真难说上个准数。”见**夫一副认真干练的模样,还要对他所说的话做笔记,巴米扬也谨慎地想了想才回答到:“由于这片地区很少会遭到德军飞机轰炸,这些天市里内务部又组织搬迁了一些工人和机器过来,现在大概有九百多人上下,估计过些天还会搬来三五百人。”
“这么说,也就九百至一千五百名工人。”**夫是在了解基本情况,也没要求对方提供准确的数据。
“或许内务部的叶留申科干事手里,会有人员的名单。”巴米扬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一拍额头向**夫补充说到:“这个地区人员的搬迁进出,都是由他负责管理的。”
“有名单就最好,如果没那么我们也要着手编制花名册。”在其位谋其事,为了尽快把这个所谓的工人营民兵队伍拉起来,**夫也不多说话,拉上还想喝几口酒的巴米扬,离开了作为工人营临时营部的铁皮屋。
二战时的苏联内务部,无论是在军队里还是民众中,都具有很大的权力及影响力,无论**夫愿不愿意,由于苏联统帅部的一纸调令,其实现在他已经被调入了内务部的系统之内,这个即将组建的工人营,是属于莫斯科卫戍区内务部下辖的民兵编制,属于预备役中最差待遇的部队。
在苏联的领土上,内务部的各级地方办事处,有人的地方就存在。西姆基的内务部办事处,就设在连接几个工厂的道路交汇处的一个马棚附近的防空洞内。
“这种狗拉的雪橇很方便嘛。”原本还以为又要靠两条腿在雪地上步行的**夫,坐上了一辆巴米扬弄来的由六条狗拉的可供两人乘坐的雪橇车,这还是**夫第一次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颇觉得有趣味。
“每年冬天都下雪,生活在市郊的人,都喜欢在这个时候使用狗拉的雪橇。巴米扬的控制下,雪橇离开铁皮屋,没沿道路而行,翻越了一个小山丘,抄捷径前往内务部办事处所在的防空洞。
作为民用交通中转站的马棚,位于道路间一个石头与树木混合的地带的边缘,而防空洞就挖在马棚的侧后处,就地取材用大量的石头和树木构建成上盖。
坐在雪橇车上,**夫四处张望,沿路观察地形地貌,西姆基这个地方,地形起伏不大,但树木分布很广,疏密不一,形成了很多小路,熟悉地形的人能快速通过节省时间。
“这算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修筑军事掩体所在。”在观察地形的时候,**夫特别留心可以建立防线的位置,当见到这片乱石与树木混合的地带后,眼中顿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