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三国之云台 > 第三卷 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处可往(上)

第三卷 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处可往(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处可往(上)

(继续铺垫,这几章都在铺地皮,等铺完之后,便要进入新一卷了)

当初接到了邓瀚飞鸽传书的关羽和徐庶之后,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准备,虽然他们两个人也不知道此次从汉中能够拐带多少人口到长安来。

可是他们倒也相信张鲁的影响力,至少在汉中之时,他们多少能够感受到,虽然张鲁从来不主动的掺杂进汉中后来的政治之中,可是每有决策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去和张鲁稍作沟通,之后,一旦施行却是诸多顺遂,甚少违碍之处。

而且在他们出掌汉中后,却也知道别看汉中不过区区一郡之地,而且其周遭都是群山环抱,其通往外面的道路都很是难行,可是背井离乡的乱世之人为求活命,虽有群山相阻,也会不顾跋涉之苦的。

故而那是的汉中居然有户口数不下二十万,实在让人为之惊讶。

当然历史上汉中在经历了一番战事,让曹操进占之时,张鲁披发掩面深入巴山深处,随行百信无以数计,不过之后在刘备来和曹操相争汉中时,曹操将张鲁迁居关内,那时候还有不下于五万户的汉中百姓相随。

而今这个时候的汉中却是没有什么战事的发生,到因为张鲁的深明大义,别有心怀,更让荆州在得到汉中之后,大力的将汉中好生的整治,自然有了更好的发展,也使得汉中对于流民的吸引力更是大增,不仅如此,就连原本生活在益州境内的许多异族人也纷纷的越过崇山峻岭,不顾关山之险涌入了汉中。

当然本来以益州的富庶,作为这个时候,不像中原,荆襄等地战乱纷仍的益州,实在不应该没有流民的进入,反而有百姓不得不翻山越岭去往他处这样的情行出现的。

可是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发生的了,而且随着如今情势的发展,这样的状况正在更加的发展着。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还真的说说益州这些年的政策。

对于如今的益州之主,刘璋,这位本来就是为刘焉亡故之后,益州的本地的势力和随着刘焉当年进入益州时带来的东州人,两个势力公同妥协之后才推举上位的,就其本性,和许多世家的大公子没有多少的差别。

不过刘璋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殊出众的才能,当然他也有个好处,倒是能够比较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这一点,故而他上位之后,倒也没有许多的妄念,自是让手下的臣子,武将们按照先前刘焉的处置各行其是。毕竟当年的刘焉之所以选中益州为他的治地,却是听闻了方士之言,因益州有天子气,所以到了益州的刘焉理所当然的要讲益州作为他的天子属地来治理的,这么一来,益州自然被整理的不愧为天府之国的美誉,就像那张松曾经说到过的,:“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所产之物,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

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不过以当时的天下情势看,益州地处偏远,当然战事不起,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百业俱兴,却是绝非虚言。

然而这般情势下,无有权谋,任手下的文臣将领们治理益州的刘璋,倒是能够尽享管弦之乐,珍馐美味,成一方享乐之主,当然若是这样继续下去,虽为庸主,但是有自知之明,益州的发展却也不会因为一人之胡为而崩塌。

不过这样状态下的益州并不是就平安无事的,究其根本还是益州本地人和东州人的争斗,益州人中有黄权为首,为本州设想,自是时时的将益州的发展为要。

不管如何言讲,益州终究乃是大汉天下之一份子,虽然地势使然,让他能够偏离于中原争霸的事情之外,不过这也只是因为这些争雄于中原的诸侯们还没有将他们的阳光放之西南,一旦西顾,他们却又不能继续保持这样的超然地位。

而本来还是益州一郡的汉中之地,在刘焉在世的时候,却又是因为一方士之言,愣是坏了那时张鲁的亲人,逼得张鲁将汉中据为己有,并以益州为大敌。

对于张鲁这位本就是出身益州的敌人,却是双方都彼此知根知底的狠,而张鲁其人的五斗米教自是笼络了汉中的百姓为之效死,而益州本就承平日久,这样的生活自是将益州兵士的争斗之心消磨无几,如此一来,才使得在汉中来袭之时,虽然益州广大,却总是处于被动的境遇。

如此一来,才惹来了后续的一系列事情,使得荆州的刘备势力,和益州的势力,总是跌宕起伏。当然到目前为止看来,更多的事实还是益州单方面主动招惹荆州的多一些。

或许这就是处于弱者的悲哀处,他们总是想着不再屈居于人后,不再担心自己的安危,故而想着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削弱他人,发展己方的实力,即便是他们要图谋的那人曾对他们有恩也不怎么顾及。

当然以黄权为首的益州人也是知道三人行的,对于这些年荆州的发展,近在咫尺的他们自是知晓,若非如此,他们当初也不会让李恢借出使修好的机会去探查荆州变强的缘故。

可惜的是他们在通过李恢等人的出使,学习了荆州的商政,却看到了荆州所行之策的好处,并没有对于他们实现这些政策的前提和细节得以全盘的掌握。当然荆州和益州两个州的许多条件也是不尽然相同的,即便是这些条件都想同的时候,执行之人的态度如何,对于政策的理解有误与否,可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的。

毕竟像诸葛亮这样心细如发,又洞悉世事的人物,当世之间也不过寥寥几人可比,虽然黄权也算高士,和诸葛亮相比,还是差了不止一条街的。

再加上荆州的许多政策,可都是这个时代没有过的,像诸葛亮在施行的时候,也都是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去执行,想来益州人之间既没有人能够看出这些要害的地方,又因为他们毕竟心切己方的安危,眼见得荆州的威胁越来愈大的他们,自然在很多的时候也没有那份细细体会荆州政策其中意味的耐心在。

如此往复下去,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情当然会发生在悲剧的益州人的身上。

就像以黄权为首的益州人当然在许多的时候,会对本地的势力稍加照拂,就像此时的李恢至少他在家乡却都成了代替官府的存在了。当然在广汉的张肃也是如此,不仅他实际的掌控者广汉郡的军政大权,更是因为这般的照拂,将他的影响力无限的向着益州北部的地区延伸着。要不然在关羽大军北上的时候,如何能够那般轻松的借道而过,当然在张肃和黄权等人的解释中,却是一副被逼迫的神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