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灰蒙蒙的天空一眼望去总会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凄凉。
大雪虽然慢慢地化了,但是天气依然寒冷,屋檐上总有一些冰渣,冰渣慢慢地化成水,滴答滴答往下滴。
俗话说,化雪比下雪冷。
熊倜站在城楼,望着这已经被努尔哈赤占去一大半的连绵起伏的群山,山顶上白雪依旧。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心里却更着急。
他感叹到:“希望雪化净的时候,我朝能收复这片山河。”
他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岳飞的影子,不由自主地念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他现在似乎能体会到当年岳飞收复失去河山的决心。“怒发冲冠”,也似乎感受到努尔哈赤被逼不得不反的无奈。
“我就知道你会在这里。”夏芸站在熊倜的背后,看着他,心里有种莫名的感觉。
熊倜回头微微一笑,不过,笑得有些凄凉。“你怎么也来了。”
“张大人找不到你,我就出来看看了。我估摸着你应该会在着想如何制敌的对策。”
“走吧。我们回去吧。跟张大人商量一下,我们也该回去了。”熊倜说着自己往前走,走了几步。他又回头看了看,夏芸还站在哪,“走啊芸儿,怎么了。”
“噢!没什么。我想在这看看景色。我在京师的时候,没有看过这样美丽的雪景。”
“那你看一会就回来吧。天气冷别着凉了。”熊倜说完就往回去的路走了。
熊倜站在沙盘前面又仔细地研究着广宁和周边的地形地貌。努尔哈赤有两万余人,我方只有自己和广宁的五千多守军实在是敌我悬殊相差太多。
“援军什么时候能到?”熊倜皱着眉头,很认真地看着张承萌。
张承萌思考了一会说:“应该就在这几日。”
熊倜又看着广宁城的沙盘,广宁城现在的情况,也算是兵多将广。刚才打了一个胜利仗,老百姓也没有先前那么恐慌,对明军也有厚望。城中粮草充足,守城一年半载应该没有问题。
再加上过几日就会有援军,那就更没有问题。
眼下整个东北,已经失去了一大片土地,镇守辽东的将士也牺牲了不少。要想收回土地,就靠广宁城与那些援兵,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只要先回朝廷,把实情报告给皇上,派大军出征,才有可能收复失地。
从广宁回京师最快也要四五天,再加上回去之后,皇上不一定就能派出主将,怎么也得拖延一些日子。
广宁城是战略要塞,张承萌也说过李成梁大帅也在此扎兵镇守。看来,只要坚守住广宁,整个战事才可以扭转。
熊倜看着张承萌,说:“我今日就连夜启程回京师,把这里的事情告诉皇上,请朝廷派大军出征。你一定要好好守城。若是广宁丢了,京师也就危机了。”
“属下一定,尽心尽力守好广宁城。”张承萌坚定地回答。
熊倜虽然和张承萌认识不久,他也挺喜欢这个人。可是,他总觉得这个人有什么不对劲。一时说不上来。
他又嘱咐了张承萌一句,说:“如果努尔哈赤带兵反击,无论他们怎么在城外叫嚣,都不要出城迎战。”
熊倜深深地知道张承萌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如何应对努尔哈赤他现在还没有想好,只有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张承萌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属下遵命。”
“芸儿,我们回……”熊倜说到一半,发现夏芸并没有在自己的身边,他这才想起,夏芸还在城楼上。
“张大人,劳烦给我们准备两匹快马,我去找芸儿。你准备好之后,我在城楼上等你。”熊倜说完就往城楼走去。
夏芸站在城墙上,向北远望。虽然她的脸上没有表情,还是冷冰冰的样子。可是,她的心却像有好多小蚂蚁在爬,弄得痒痒的。
夏芸看着远山,一片灰蒙蒙的白色,她真不知道去问谁?她在心里想:努尔哈赤你在哪儿?
熊倜悄悄地来到夏芸的身后,从后面又看着夏芸。北风迎面吹来,夏芸在冷风中站立着。寒风吹着夏芸的衣袖呼呼作响。
熊倜感觉好冷,虽然身上穿着猎户叶赫那拉送的皮袍,可是,整个人还是感觉像掉进了一个大冰窖。
熊倜上前心疼地对夏芸说:“芸儿,这样冷,你怎么站在这?你看看的脸都冻得跟冰块似的。”
熊倜说着用手抚摸着夏芸的脸。
“没事。我不冷。”夏芸淡淡地说。
“走吧,我们现在就回京。”
“现在就回京?”夏芸有些惊讶,“为什么?”
夏芸还没有见到努尔哈赤,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亲人。可是,努尔哈赤是自己的亲人吗?
“嗯。我们必须马上回去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皇上,好让皇上早日做决定。”熊倜坚定地说。
“熊大人,马已经备好了。”熊倜话音刚落,张承萌就牵着两匹快马来了。
熊倜和夏芸骑在马上,夏芸有些依依不舍的感觉。
熊倜总在前面喊着:“芸儿,你怎么了?快点!我们必须尽快赶回京师。”
夏芸总是不断回头,所以,总是掉在熊倜的后面。听到熊倜催促,又回应了一声“啊”。
夏芸看看即将离去的广宁,狠下心,猛然回头。
熊倜和夏芸快马加鞭,往京师奔去。
张承萌站在城楼上看着熊倜远走的背影,心想:他为什么不让我迎敌,莫非是怕我抢了他的功劳,还是他太小瞧我了。我可不能让他太小看我,把原本属于本将军的功劳抢了去。
张承萌想:熊倜也只是说让我守城,不要丢失广宁,并没有说不让我出击增援。自己镇守辽东也不是一年两年,什么时候轮到女真有如此猖狂。何不趁此机会出击,打打努尔哈赤的锐气。
“大人,紧急公文。”熊倜刚走不久张承萌就收到了一封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