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结束的影响远不像东方表现的这么平静。西方世界沸腾了足足有一个多月。战胜国内部无不欢喜鼓舞。战败国内部也同时松了口气。毕竟战争给双方造成的都是伤痛。
战争结束了,但是新一轮的政治博弈才刚刚展开。法国行动最快,率先出兵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扩大了法国版图。英国准备将崩溃的奥匈帝国划分为几个小国家。这样就可以将奥匈帝国存在的隐患彻底消除。而且奥匈帝国作为一战的导火索,理应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
这一建议得到了协约国几个大国的同意。再加上奥匈帝国已经覆亡,原本奥匈帝国所在区域有好几个势力存在,十分动乱。划分为几个国家也可以减少冲突。对于此事,英法美虽然有私心,但也不失为做了一件好事。
对于如何处理一战最强大的对手德国,英国人也感到有些棘手。在英法扶持下成立的魏玛共和国表现出了让协约国各方都满意的认错态度。
1918年11月1日凌晨5时,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德国以外交大臣为首的代表团走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停战的条约是十分苛刻的,它包括:14天内德军撤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的领土,还有在普法战争中所占领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一个月内将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以及莱茵河以东30公里的德国领土交给联军;交出巡洋舰、战斗舰、驱逐舰、潜水艇234舰,空军全部飞机,500门大炮和大量枪支弹药;德国交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拿不出这么多,后一再削减,成为7。14亿美元);德国要交出性能完好的火车头5000个,车厢15万个,卡车5000辆;德国交出全部殖民地(二战时,德国一块殖民地都没有)……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十分之一的人口(这些人的一部分后来成为纳粹的狂热支持者)。
战争结束了,如何分享这些胜利果实呢?协约国协定,准备在1919年1月5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会议——巴黎和会。同时也是为了确立新的世界体系。协约国各盟国都在邀请之列,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自然也受到了邀请。
英法对于给中国邀请函还是有争议的。毕竟中国对于一战实在是没有什么贡献,承诺提供的粮食物资,也压根没有在中国起航,除了和德国断开联系让英法比较满意之外,其他方面对于战争没有任何的帮助。但是协约国内部的中小国家却竭力要求让中国参加。小国家也有自己的打算。世界新形势即将形成,协约国三巨头英法美实力太强,几乎垄断协约国的权威,单凭剩下小国家都难以对抗。而中国虽然是刚刚独立的国家,但是其曾经打败过日本的陆军,日本陆军又打败过德国陆军,从形式上来看,中国陆军战斗力相当不弱。更何况前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中国战列舰事件,让西方各国都不敢忽视中国这个快速崛起的新势力。
如果按照北洋政府时期对德国宣战的时间来算,中国算是比较早参与进来的。但是后来中国发生内乱,内斗不休,对于协约国的支持力度自然无从谈起。连承诺的劳工都没有官派,只是英法等国在东方募集了一些。总人数也不过三四万人,只相当于原本时空的一半。北京政府成立后,对于西方大战又一直保持犹豫,轻易不肯表态。要不是冯庸最后当机立断,和德国断交,明确加入协约国,恐怕现在中国面临的情况就危险了。更别说受邀参加巴黎和会了。
对于这次会议,中国政府还是比较重视的。中国派出了以副总统冯德麟为首的代表团。本来各国邀请的是国家元首。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所有人都知道,冯少帅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但是冯少帅却不是这个国家名义上的第一人。如果西方国家邀请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一个傀儡又有损于巴黎和会的作用。最终,协约国送来了邀请函,并没有指明邀请哪个人,只是笼统的归为中国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