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傻子,他们到底是该封赏还是该惩罚,心里都有数。收降不论罪,已经是恩。如今提到封赏,那就是厚恩。而这件事是由秦二世亲自来办,那就是皇恩浩荡。
刘邦为首的几人再拜而谢。
胡亥看着几个人,点了点头。他的心中有一盘大棋。这盘大棋的思路随着天下的粗定而越来越清晰。他需要的是国家安定的时间。
一旦刘邦投降,剩余的那些人除了项羽之外,别人不足为虑。什么所谓的六国后裔,就是一群败了家的丧家之犬,有什么能耐和朕争锋。
封功台上,胡亥当场册封刘邦为沛县公。
按照李元等人的意思,是把刘邦送到巴蜀偏远之地,做一个小县公。但胡亥不这么想,如果那样做了,聪明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儿。那些望风之人,想投降的人,都会犹豫。
刘邦的投降,胡亥已经想好了,沛县公不过是个地方上的公爵,位高无权。如果他够聪明,就这样安稳一世,做个太平公爵,就当是大秦养活他了。至于沛县,他会放一个厉害的县令来钳制刘邦。
∫◆,萧何、陈平等人,并未立刻封赏。这些人都是人才,需要带回咸阳,该重用的重用,该放到军中的放到军中。
武关的一切都很顺利。
胡亥借着武关大搞活字印刷的事儿,直接让李元印刷了一匹宣传刘邦、韩信等人投降的报纸。这些报纸被快马连夜分发的全国各地。
韩信、刘邦投降的消息就在大秦第一份不成熟的报纸上被大肆宣传。那印制报纸的工匠吸取了当初宣传单的办法,为了照顾一些不识字之人,在报纸上竟然配上了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大秦皇帝的威武恩义。
几乎是数日之间,一些小股的散乱反贼纷纷销声匿迹,就地解散。剩余五国之中。其余四国自问无法抗衡大秦堂堂王师,都把心思想到了霸气无边的项羽身上。
这就导致败退彭城的项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原本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六国后裔纷纷拜入项羽麾下,项羽的人马几乎在几日之间就壮大到原来的数倍之多。就连盱台的楚王都给项羽发来国书,称当初识人不明,错用了宋义。要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继续主导伐秦。
此情此景。项羽怎么会同意楚王的说辞。他痛斥了楚王的来使,命力士割了楚王使者的鼻子,这才赶出了彭城。
在范增和跑来的张良大力劝阻未果之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魏、齐、韩三国的后裔分封为王,唯独楚王被他孤立起来。
这三国之王的封底都在大秦腹地,可谓有名无实。项羽却美其名曰,封地自取,有能耐者多拿,没能耐的少拿。实在拿不到的。那就不配为王。
说白了,除了他西楚霸王,别的所谓王,都是空有其名。
张良和范增多次苦劝,却被项羽讽刺的体无完肤。
范增自从跟随项梁出征之后,项梁战死,项羽就对他日渐冷漠。再加上钟离眛、虞子期说项梁都是看了范增的信号才冒然进兵,被章邯所杀。项羽更憎恶这个老不死的。
至于张良。项羽只道他是个喜好黄老之术的方士文人,对他所说的话。听的多,信的少。更是在张良对军政战略提出意见之时,总会拿他诈取武关失败,害的刘邦进退两难来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