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六月二十三日),葬武皇帝于孝陵,庙号高祖。
这天,例行朝会过后,权倾朝野的四大辅政大臣聚于偏殿。
香炉青烟袅袅,檀香弥漫。
一时之间,四人或举着香茗轻嗅慢饮,或闭目养神,或揉按脑门穴位缓解疲劳,或老神在在,目光闪烁,唯独没人有抢先开口的意思。
并非四人怯场,而是在各自琢磨利害关系,为等下的唇枪舌战打腹稿。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自然要有新气象。但这新气象非是由新天子亲自或独立完成,而是由新天子提拔并托付政务的诸位新晋权臣代为完成。
毕竟,他们本身亦正是新气象的标杆,而他们背后的派系也随之打上“得宠”的标签,目下朝堂正需要一****换血,将他们的亲信和党羽挪到诸多关键位置上,方便新天子和他们强有力的掌控朝政。
而这,就是所谓新气象的本质,一切最终仍在权力的转移上。
石之轩在受命为大前疑的一刻,就对此早有预料,故而此刻最为轻松,犹有闲暇打量着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四大辅政里,当然属他这个帝师兼铁杆心腹最得新帝信任,但其余三人也不逞多让。
大后丞杨坚最为斗志满满,长女杨丽华已被正式册封为皇后,杨坚亦随之水涨船高,以国丈之尊成为外戚之首,势力愈发盘根错节;
大右弼尉迟迥刚过半百,正当盛年,无论武功还是权势均已达到顶峰,最为沉稳大气,而且他还是宇文泰的外甥,是新帝宇文赟的表舅,堪称老成谋国;
大左辅李穆,年过七旬,老而弥坚,精神抖擞,看似神态慈和,温文尔雅,是个德艺双馨的老好先生,实则他从北魏到北周,屹立五朝而不倒,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现下他正是陇西李氏族长,其家族亦是陇西李这个大圈子的嫡系正支,满门公侯,绝非李渊家族那旁支可比。
此刻这老狐狸以眼角余光瞥了眼其余三人,顿时心里有数:“四大辅政里,除了尉迟迥,我等其余三人均是汉人,明明白白地彰显了北周朝野汉、胡权势的比例。
胡人称霸北朝的时代,不知不觉间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如此看来,今后得让儿孙们改口,一律只说李家乃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后裔,再不提李家身负胡人贵族血统之事……”
所谓胡人贵族血统,说的是他们的老祖宗李陵娶了匈奴公主,就算诸多胡人贵族里,也算是极其古老而正统了。
李陵乃李广之孙,年纪轻轻就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为汉武帝出征匈奴,兵败被俘,不仅未被贬为奴隶,反而越混越好,娶了匈奴公主,成为匈奴右校王,位高权重。
因此,李家在从五胡乱华至今的北朝民族大融合之中,一直名望卓著,富贵不绝,在胡人里是源自匈奴的古老贵族,而在汉人里亦是大汉名将之后,如此左右逢源,百试不爽。
对李家来说,什么血统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势在胡,还是在汉?
好半响,尉迟迥率先开口,实在是他不得不开这个口,“齐王宇文宪,陛下之叔父,功高德茂,社稷重臣,岂可长久闲置在家?今齐王病体已愈,当予以重任,为国尽忠!”
其余三人一齐颔首大赞,“此议大善!”
表面上,四人是不忍文武双全的宇文宪就此闲置在家,辜负了一身才能,实则是准备将宇文宪架在火上烤。
自灭齐之后,宇文宪自感功高盖主,就称病隐退,之前也拒绝了宇文邕命他随驾征讨突厥的旨意。
宇文赟一直以来也视宇文宪为他继承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这怪不得宇文宪,谁让北周立国以来,皇帝之位一直就在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等兄弟之间流传,以致宇文宪继承皇位的资格丝毫不比宇文赟这正宫太子差。
更何况,宇文宪无论文武才具,还是名誉声望,都远非宇文赟这不成器的太子可比,即使宇文宪真的谋夺了皇位,恐怕反对者也不会太多。
但时移世易,宇文赟既然坐稳了皇位,那么宇文赟的意志就是政治正确,而宇文宪即使什么也不做,单凭他对宇文赟的威胁,就是第一政治**错**误。
此时此刻,四大宰辅不管是以奉承皇帝心意为出发点,还是考虑到宇文宪对各自地位和利益的威胁、掣肘,都迫切需要铲除宇文宪。
在这君臣一心的大局之下,宇文宪的下场已然注定,但铲除宇文宪这种贤臣名将也要讲究方法,否则难免引发公愤。
而在场四位宰辅可都没有舍弃名声不要,悍然背上谋害贤臣这个黑锅的觉悟,那么背黑锅的只能是皇帝宇文赟自己。
所以,四人没有商议如何给宇文宪罗织罪名,而是直接决定让宇文宪复出,在朝堂任职……身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还天天在皇帝眼前晃悠,那他离死就不远了。
区别只在于,皇帝是否沉得住气,能够容忍多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