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骑军基本都是沿着鸿沟前进,分为东西两方相对冲锋,所不同的是,秦军排成的横列队形,毎列有三百骑军,共分为十六列,横向展开之后,宽度达到了五百余步。
而代军的人数只有秦军的一半不说,还分成了两支,分别排成了两个箭头状的纵列,这两列纵队的长度都超过了三百步,相隔约二百余步,齐头并进,两根巨大的铁锥,同时向秦军的两胁猛刺过去,不过在距离拉近的同时,后半部份在逐渐的扩大展开。
这时双方的战马已经开始进入到全速奔驰的阶段,数万的马蹄急起急落,发出一连串闷雷般的鸣声,大地似乎都己经颤抖起来。
高原策马站立在小山坡上,注视着约二三里之外的战场,虽然这时双方还没有开战,但高原却大为放心,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代军己经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在高原现在的距离,还看不清秦军使用的马俱样式,但高原却能够肯定,秦军一定是换上了类似于自己设计的新式马俱,因为如果还是老式的马俱,秦军的士兵根本不可能在急速的奔驰中,还能坐稳马背,只有新式马俱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但代军骑军的强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只换上了马俱,还有骑军的战术。虽然秦军己经换上了新马俱,但战术却还是旧的。这种步兵或是战车似横列进攻的战术,在骑军当中并不是没有,但一般只有重骑军才会使用。而轻骑军的突击,通常都是在前部排出箭头阵形,后部逐渐横向展开,这样的好外是由箭头首先撕开对方的阵列,后排展开的军队再大举压上,扩大战果。只有在对阵形散乱的步兵,或者是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轻骑军才会排出横列进攻的阵形。而且在一边靠着河流的战场环境,也不适合釆用横列进攻的阵形。
秦军釆用横列进攻阵形,当然不是因为自己的兵力占了绝对的优势,而且习惯使然,实际还是套用的步兵或是战车的战术。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秦军当中没有穿越者,能够极时的看准了代军强大的因素之一,换上了新式的马俱,己经是非常不错了,至于骑军的战术,还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摸索,光是看敌人的战斗并沒有用,事实上一直到现在,秦军和鸳鸯阵己经交手多次,但还是不能完全摸透鸳鸯阵的战术。
这时在战场上,双方的距离己经拉近到了一百步以内,代军前列的士兵举起了在出发之前,就己经拉开弓弦的弩弓,首先向秦军展开远程打击。
而秦军的骑军只配备了弓箭,而没有配备弩弓,因此在射程上就要比代军逊色一筹,只能忍受代军的第一轮打击。
箭矢如飞蝗一样从代军的阵列中飞射而出,向秦军射去,中箭的秦兵纷纷落马,而有些战马也中箭倒地,将背上的骑士抛下马背,而且又绊倒了不少后面的同伴,形成了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前面倒地的人马绊倒了后面的人,而后面的人马又踩踏着前倒地的人继续前进,一时马倒人翻,人喊马嘶,乱成了一团。
在经过了代军二三轮的弓箭打击之后,也终于进入到了秦军的弓箭射程距离,侥幸的落过了前面弓箭的秦兵也立刻射箭还击。
于是在代军之中也有不少士兵中箭落马,但伤亡的人数却眀显的少于秦军,而且也沒有出现秦军这样的混乱,被前排倒地的同伴人马绊倒的代军,基本寥寥无几。
这就是箭头阵形的优势所在,因为首先进入弓箭射程的是箭头部份,只是一小部份人马,而且箭头阵形是逐渐向后扩展,越分越散,前方的士兵中箭倒地,后面的士兵可以从容的躲闪,而且还能连续不断的向敌人射箭攻击,而相比之下,秦军的这种横列阵形,就显得处处受制,这毕竟是经过了数百年时间总结出来的骑军战术,绝对不是没有道理。
王贲策马随着大军一起向代军进攻,但还没等双方正式接战,秦军就有近三百多士兵中箭倒地,或者是被前方倒地的同伴绊倒,和对方相比,明显的处于劣势,因此心里也不由得又惊又怒,同时也对自己执意要和代军的骑军大战一场的做法,产生了一丝的怀疑。</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