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三国之霸王门徒 > 第九十七章 旁观难清

第九十七章 旁观难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直以来都是少说多做的徐庶,这时却开口说到:"主公何不效仿前次?以一纸奏章要挟之。先荐孙策引兵据守三关,后庶愿亲提一支大军经南阳出青泥隘口名义上是往援三辅。如能觅得时机,当顺势夺取三辅以断曹操的后路。"

我不禁哑然失笑道:"看来兄长亦静极思动矣!然无兄长坐镇徐、杨来安定后方,使我大军在外征战无后顾之忧。我等何能取得如此的辉煌战绩?兄长之功莫大焉!商亦知事不关己、我等亦可安坐壁上观之理。然事关我等族人的安危,内部的纷争就应放在一旁的当以我华夏之千秋大业为要!理应一致对外。趁火打劫、便宜蛮夷之事,非我等所能为也!商只是就事论事,并非对兄长有何质疑。望兄长切勿多心!不过,兄长所言荐孙策之事亦不失一好计也!"

在徐州,根本没有任何人的地位能和第一个跟随我的徐庶相比,也没有任何人能让我经常以兄长呼之。因而,本来就沉稳异常的徐庶也无就所谓的摇了摇头说到:"主公不必多作解释。此确是庶思虑不周!然以主公事必占有先招之能,仍让曹操形成了如此庞大的实力;曹操确可堪称主公的敌手也!庶甚忧之!故有些想急于求成矣!"

我也点头叹道:"曹孟德确乃商之劲敌!然此时灭之,徒为蛮夷作嫁。非其时也!不知诸位先生还有何策以说于商?"郭嘉此时则接话道:"其实元直先生之策并非不可行也!荐孙策之事可行,元直先生为帅驰援三辅亦可行。只是,把元直先生的出兵变成虚张声势即可。曹操担心误中我等的‘假途灭虢’之计,必然会拒绝我等兵出南阳,而会自行出兵往助马腾和韩遂。这样,不仅暂时缓解了孙策濒于被灭边缘的压力,又可相应的消耗曹孟德的实力。一举两得也!由于冀州的我军在枕戈待旦,即使吕布及曹军均败,我军亦可出兵迎之。不虞胡人的过于深入也!"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象徐庶和郭嘉这样智计百出的人物,同样念念不忘想利用胡人来消耗曹操的实力,根本就没考虑到民族元气的损伤,这也就是固有观念的顽固性。如果我再过多的否决,则不免被属下视为过于迂腐、无法成就大事。因而,我也就特别的想知道有着超常战略眼光的曹操是怎样的看法?

因而,我也就点头说到:"奉孝所言极是!以商思之当作如下安排:向朝廷奏报胡人有翻越陇山偷袭三辅的可能。如胡人偷袭三辅,建议朝廷当作如下应对:其一,荐孙策为征北将军,紧守三关助凉州牧马腾和并州牧韩遂抵御胡人对我大汉的觊觎。其二,我徐州拟以徐庶为帅、审配为参军、麴义、颜良、凌统、夏侯博等为大将集结兵卒十万,准备经南阳出青泥隘口驰援三辅。其三,再次约请丞相曹操与商会于兖州鲁国。商谈抵御胡人、卫我大汉疆土之大计。此奏章亦可传檄天下。"

"好!主公此议即可使曹操不得不出兵三辅抵御胡人,又可让天下之人了解主公忠君报国的拳拳之心。特别是最后一点,乃有画龙点睛之效也!主公与曹操再次于鲁国相商,并把结果公布于世。不仅可以让天下百姓都成为监督曹操出兵之见证人,避免其消极懈怠;又可为我等大军无法到达三辅驰援提供明证。实乃是曹操不允我军经过其辖地前往驰援也!就会使曹孟德费力而难以讨好!"本来就洒脱无羁的郭嘉拍案而起。我也转首向陈琳说到:"奉孝之言甚是!如此,孔璋先生可速拟奏章委元叹先生送往许都。"

其实,郭嘉所说的孙策濒于被灭的边缘一点都没夸张。现在孙策的处境比受到胡人攻击的吕布还要恶劣!吕布只是要倾全力的抵御胡人进攻就可,而不必担心侧翼已经被我打得奄奄一息的袁绍和背后的曹操。想来在胡人对边境发动攻击的关头,曹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苏武反助胡人一臂之力。何况,这样做就会使曹操直接去面对胡人的攻击,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

而孙策则不然。汉中的周边已经换了主人,曹操和刘备均都不是安分角色。特别是刘备,为了能够加强其在西川尚不稳固的地位,选择原来就与西川大有嫌怨的汉中下手,必然是其的首选。而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了拓展势力,陇西和汉中也是其不二的选择。

可以说:孙策手中的汉中这块肥肉,已经有两只猛虎对其馋涎欲滴、虎视眈眈了!所以,胡人有可能在凉州出现,就给了孙策一些暂时的缓解时间。至于以后会如何变化?那就要看孙策的能力和造化了!这也是我一而再的强调要一致对外的原因。以此来约束曹操和刘备,希望能给孙策尽量的减轻一部分压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