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请上座,匡胤有一事不明,为何大哥会查出犯人有不妥之处?”赵匡胤将赵普请入了忠义堂,二人又坐到了一起,赵普为何会发现犯人的不妥,这让赵匡胤百思不得其解。
“贤弟莫要忘了盗贼的习性,乘乱劫杀祸害四方乃盗贼之性,游走野外远离城郭乃盗贼之习,多避官军择弱而击乃盗贼之旨。”赵普说出了盗贼的习性与宗旨,盗贼都是四处游荡祸害百姓的人,但是他们不是笨蛋,一般都会选择远离城市回避官军作案。
这样一来,滁州官军逮捕的这些贼人就有问题了。如果是盗贼,为何不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乘火打劫,要在周军控制滁州之后才动手?动手为何要选择滁州城郊外,有大批周军驻扎的附近动手?仅仅凭借这两点,赵普就有足够的怀疑理由了。
“大哥果然心思谨慎,匡胤佩服,只不过为何这些人并非盗贼,却无人叫屈任由我军士兵逮捕行刑?”赵匡胤回想了一下,这些犯人有些奇怪,为什么明明有冤屈却不伸冤,刚刚明明是有机会的,数百人难道没有一个想活的?
“贤弟,家破人亡孤身一人,已无他想,心已死如何有求生之念?”
“天下纷乱,官军尚有无道之时,百姓岂有他想?”
赵普长叹了一口气,道出了一番感慨,这是乱世之中的无奈!
赵普告诉赵匡胤,这些人犯本来都是勤劳厚实的百姓,但是战乱让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身一人聚集到了一起,本来就没有什么求生之心了。
五代十国是个以军功为荣的世界,所有的士兵都会想多立军功获得提拔。不少的士兵都会抢功,这些求死之人正好就是士兵立功的最好人选,心已死,兵无道。伸冤只会被屈打成招而已,还不如死个痛快!
“心已死,兵无道?”赵匡胤长吁了一口气,短短的六个字道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无奈。蝼蚁尚且贪生,但是在这个时代的百姓却有心死之念,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时代,连心都死了,人还能有什么念想!
“哎!今日多亏大哥了,不然匡胤便会错杀普通百姓。明日匡胤一定会上表官家,以此事为例让官家督促大周之军,莫要行不仁不义之事!”赵匡胤的心中震撼又带有深深的悔意,想了许久才说出了这句话,也算自己为天下百姓尽一份力。
“贤弟难道忘了先帝入开封之事?天下纷乱,兵者为上,人欲作祟岂能以一帝保天下太平?若要断绝此事,必先平定天下!”赵普听了赵匡胤的话,无奈地摇了摇头,赵匡胤还是太年轻了,有些事情看的不透彻!
“大哥………?”赵匡猛然抬头望了赵普一眼,然后双手抱头,十指掐入了发髻之中。郭威屠城的一幕又一幕像一幅幅画卷一样,在自己脑中不断地闪现。
多年前的往事又在赵匡胤的脑中浮现了:当年后汉幼帝忌惮郭威的军功,逼迫郭威造反,随后将郭威在开封城内的家属全部屠杀,不留一人,郭威攻入开封之后就进行了屠城!
那一夜是赵匡胤不愿意回忆的一夜,开封城内烽火连天,喊杀声振耳欲聋,到处是破房残瓦,尸横遍野,除了汉军的尸体外还有周军的尸体,但是更多的是平民无辜百姓的尸体,儿童妇孺皆不能免。特别是自己居住的鸡子巷,不少相熟的父老乡亲都留下了冰冷的尸体。
让赵匡胤最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手下的两名将官居然在自己府邸旁的小屋内**了自己的邻居,幼儿时经常给自己吃年糕的杨大婶。愤怒的赵匡胤再也忍不住了,手持利刃将二人斩杀,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赵匡胤始终没有能阻止那一场杀戮。
赵匡胤缓缓地闭上了双眼,仿佛那一幕幕的血案就在自己的眼前,此时,赵匡胤不自觉地留下了泪水,泪水顺着脸颊溜到下巴,滴到了地下。
当时,年轻的赵匡胤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平时军纪严明的郭威军居然会如此的暴掠入城屠杀。但是,今日赵普一席话,让赵匡胤寻到了一丝感悟,乱世之中,兵为上,有兵就有权力,百姓只不过是草芥而已。当权者只要私欲一开,兵祸一起,受苦的只有百姓。
改变乱世的唯一办法就是使天下重回太平,立法行度,才能改变草芥人命的乱世!
片刻之后,赵匡胤突然睁开了双眼,目光坚定地望着开封方向。
“匡胤定要平定天下,立法开度还百姓一个太平!”
赵普望着赵匡胤,甚是欣慰。乱世之中,雄才伟略乃是明君之基,但是一颗仁爱之心比雄才伟略更加重要,仁爱之心才能使天下回归到太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