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桑蚕养殖的持续萎缩则更多的是出于粮食安全和外交方面的考虑,中国传统的桑蚕养殖区都是同样适合种植水稻的鱼米之乡,在中国的粮食安全还不能完全让人放心的现状下,这未免有些过于奢侈,人没饭吃会饿死,没丝绸穿,却有的是替代品。
而另一方面,为了将拴在日本身上的狗链更加牢固,李晖既要让其丧失独立自主的可能,也得给他们一些出路。相比而言,李晖宁可日本人栽桑养蚕,也不希望他们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何况日本生丝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已经反超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这样做也算是顺势而为。
不过,即便李晖手下留情,日本生丝行业这几年的日子仍然很不好过,因为物美价廉的人造丝产量开始迅猛增长,由于法国公司已经抢占了先机,李晖也就不再隐藏,下令建立三家化纤厂参与国际竞争。计划经济生产这种半成品性质的的大宗初级工业品本就有巨大的优势,而且得自系统的科技相当于历史上一战末期的世界先进水平,包括生产管理(泰罗制与福特制度这两项关键的系统科技已经研究完成),劳动生产率高得可怕,轻而易举就将西方的同类产品给打败了,而日本的生丝也遭了池鱼之殃......
虽然人造丝品质没有真丝好,但胜在价格低廉,在就连相对富裕的西方民众也普遍穿不太起真丝衣物的现状下,刚一投入市场就迅速改善了国内群众的生活质量。但这样一来,那些档次较差的丝绸就很自然地没了销路,日本的丝绸业顿时一片哀鸿。
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日本人只能一边精益求精、提升生丝的品质,一边来中国求购人造丝的技术。只是两条路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而且中国政府就算同意转让技术也不会是无偿的,日本丝绸行业的苦日子还有得过呢!
这李晖就不管了,他只会给日本人希望,让他们带着憧憬甘当小弟,至于当前的日子,李晖却不想让他们太好过,因为过得太好会影响日本人来华打工的积极性......
除了棉毛这样的主要纤维原料,麻类、羽绒、驼毛、兔毛等其他原料的产量也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只是这些比较零散的产业并非国家投资的重点,而国内的市场经济暂时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因此增长幅度相对要小得多。
由于类似的原因,国内的纺织业暂时也仍由国企统治,虽然因为规模效应的威力和更加先进的科技与管理水平,仅仅三大纺织厂所生产的纺织品就让中国的纺织工业跃居世界前五的行列,但因为计划经济的痼疾,品种款式太少,若非价格实在便宜,现在的中国人又普遍还比较传统,不怎么追逐潮流,三大纺织厂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但无论如何,至少产量摆在那里,这对中国这样的大口大国来说,是首先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正是有了三大国营纺织厂生产的海量廉价纺织品,中国人民才终于不再为穿暖犯愁,解放前很多贫民全家合穿一条裤子、女性没法出门的尴尬窘迫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