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0年后,可能很少有人提能源末日危机,因为除了高污染的火力发电外,光伏产业、风力发电技术成熟,以及世界各国的一些水力发电,其中代表作就是中国的三峡工程。核能产业技术也渐渐走向成熟,并且人类开始研究其他的一些能源,以及岩页油,可燃冰。即便是石油本身,世界各国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大油田,有的油田“莫名奇妙般地起死回生”。
但在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可能有些人在操弄着舆论,于是整个世界都在叫嚣着能源末日危机,比如今年,欧佩克组织各国中,说印尼的石油只能开采二十年,阿尔及尼亚与利比亚只能开采四十到六十年,沙特、伊朗、伊拉克与科威特这些石油大户顶多开采一百年,至于一百年后,人类只能乖乖回到石器时代。
为什么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还将石油大量卖给日本人呢?
用李默的话来说,这叫爷卖崽田不心痛。
或者叫为了支援友邦,受点损失无所谓,中国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傻逼事儿,前事不忘,后面接着来!
用官方的话来说,这叫石油换技术,换宝钢技术。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七十年代初,每桶油价只有一点八美元,后来受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影响,导致80年每桶石油暴涨到了34美元,81年一度暴涨到39美元。若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这个油价最少相当于15年的250美元。贫油的日本找到中国来,提出石油换技术。中国向日本提供价值一百亿美元的石油与煤炭,日本人向中国提供价值一百亿美元的冶炼设备和技术。
一期工程结束后,中国发现日本人提供的都是旧的设备与落后的技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一期工程竣工后,结果发现日本的技术设备是冶炼巴西富矿的,宝钢想要开工,还要必须进口巴西的富铁矿。此外,油价渐渐下跌,日本人对中国不依赖了。这两种结果,就是导致八十年代宝贵的外汇多被宝钢占用,用来购买日本陈旧的设备,或巴西铁矿石了,整个八十年代的中国都严重缺乏外汇,这才产生了所谓的外汇券。
后来晚省人讥讽晚省官员,牺牲整个晚省资源来成全一个大淝城,八十年代,等于牺牲了整个中国资源,来成全一个大魔都……然后到了二期工程,不能再上当了,中国政府撕毁了合同,不是撕毁就撕毁的,撕毁的结果中国就得必须赔偿给日本人巨额赔款。也就是说除了宝钢一期建设和引进技术费用85亿美圆以外,还额外赔偿了日本很多钱。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先扶持局部地区发展起来,也无可非议,关键这个傻逼的石油交易还继续存在着,那怕到了01—03年,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石油的情况下,还陆续向日本人每年提供三百万到四百万吨石油。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想要别人爱你,你必须爱别人,想要别人尊重你,你必须尊重别人。不过也可以这样诠释,想要别人尊重你,你也必须尊重自己,自己都自甘下贱了,别人如何瞧得起你?
中国一些领导的奇葩作为,与国家油价无关。
八十年代后,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在十几美元到二十几美元之间徘徊。
但各个科学家论证,全球石油顶多只有开采一百年,于是欧佩克十三国(后来加蓬与印尼退出,安哥拉加入,变成了十二国)内部产生了分歧。
以伊朗与伊拉克为首的,还有几个石油储量比较少的国家,两伊是石油大国,可两伊战争让两个国家经济苦逼了,所以这些国家主张减产,抬高油价。
以沙特与科威特为首的一派则主张温和油价,一桶原油十几美元刚刚好,产油国能获得很多利润,毕竟这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十几美元到二十几美元的浮动能相当于15年的五十到九十美元了。同时这个油价也能让西方国家接受,那么在可替代能源出来之前,能将大多数石油出售获利,从而实现经济转型,特别是沙特。若是油价过高,必然会导致全球经济就像八十年代初几年那样进入衰退,反而对欧佩克各国不利。若是将来没有可替代能源的出现,早晚大家一起完完,没区别。
两伊战争时,科威特与沙特都向伊拉克提供了经济援助,站在主要产油国的立场,苏联与美国也倒向了伊拉克,不过苏联与美国倒向伊拉克的同时,与中国一样,也在向伊朗出售武器,大发军火财,所以才引发了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两伊战争结束,油价下滑到每桶18美元,上个月中旬举行了第27届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当然,伊朗成了人人都不喜欢的孩子,这次会议与伊朗无关了。
在这次会议上,伊拉克提出欧佩克组织降低石油产量,以便让每桶石油上涨到25美元。沙特等国家没有同意,更致命的是科威特反而提高了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他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萨达姆被科威特这个举动弄急了,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欠下了700亿美元的外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就达到了140亿美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三千来万,并且因为漫长战争极度贫困的国家来说,90年的700亿美元的债务意味着什么?
这次欧佩克会议协商未果后,萨达姆直接派人找上了科威特,不仅是债务问题,有多条原因,伊拉克人一直认为科威特属于伊拉克的一部分,地理位置的问题,科威特的油田位置低,只要科威特不断地抽取一些油田的石油,伊拉克哪边的石油就会向科威特的油田流淌。而且这次科威特带头反对伊拉克的减产计划,“不听话”的增产,来威胁伊拉克。
这种种,让萨达姆终于忍不住,想对科威特动手。而且解决了科威特,伊拉克也解决了入海口的难题……
萨克姆派使向科威特提出一些要求,遭到了拒绝,于是萨达姆中止了谈判,召见了美国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据美国人的说法萨达姆表态在再次谈判之前,他不会向科威特动武,格拉斯皮则表示美国对伊拉克在伊科边境上集中武装力量表示关注。据伊拉克人的说法则是,格拉斯皮曾说,美国对阿拉伯内部争执包括伊科边境争执,是持着中立立场。换句话说,你们打吧,与我们美国无关。
那天李默的说法又是另外一个样,他说美国必然会用一些似是非是的说法,让萨达姆产生误判,诱使萨达姆入侵科威特。
这样,美国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用兵中东。
正好苏联越来越不行了,那么从此以后,美国就会控制着这一能源的战略要地,再加上强势的美元,美国称霸全球了。
事实美国人是有意让萨克姆产生误判的,不但这次,十来年后萨达姆又出现了误判,他的一名手下提醒,美国可能会对他不善,他说,我是反对极端宗教原旨主义的,我是替美国遏制伊朗的,美国为什么对我下手,将我弄下去对美国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打你们,你们多是平原地带,好打呗,伊朗又是山又是岭的,想要拿下伊朗,得付出多少代价……
但因为李默带来的蝴蝶效应,伊拉克进攻科威特的日期由8月2日推迟到了8月6日。
8月2号,伊拉克没有出兵。
李默也不急,虽然伊拉克没有出兵,不过日本哪边,罗伯逊他们在疯狂地利用各种正规的,不正规的手段,抛售股票套现,随后又抛出大量空单。
其实欧佩克会议结束后,伊拉克就陈兵科威特边境了。
但那时候,谁也不好说伊拉克会不会对科威特用兵,毕竟在两伊战争中,科威特也能算是伊拉克的盟友,多数人以为伊拉克仅是威胁,逼迫科威特做一些让步罢了。
等到伊拉克召见美国大使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留给罗伯逊等人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李默不进入,虽然来不及做空,不过能从容地将股票套现出来。事实前世时,在这次日本股指暴跌中,老虎等基金获利并不多,主要就是时间太仓促了。
因为李默的进入,事态严重了,一起虎虎视眈眈地想吃掉李默手中的资金,生生将日经指数抬高到了三万三千三百多点,这导致了几种情况,他们大量资金套在各支股票上,股价也被他们抬高,套现不易,有许多公司还吃掉了李默抛出来的空单。
前面是各个基金,后面多少还有着美联储的影子,于是可能前方,美国那个女大使有意地将萨达姆拖了几天。
可也只有几天……
夜长梦多,拖得久了,科威特万一害怕了,向萨达姆妥协,战机也就错过了,而且妥协说不定还会带来另一个更糟糕的后果,欧佩克各国不得不配合伊拉克减产,抬高油价,那么无疑会让本来就被信贷危机拖累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时间不多,于是出现日本股市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
李默隐身在魔都,遥望着日本与中东……美联储的官员也在审视着李默这次操作。
他们同样也给了李默一些诠释。
伊拉克与科威特去年就在扯皮,同样,去年科威特就开始有意增产了。
伊拉克欠下的债务,以及眼下糟糕的经济状况,更是众所周知的,稍稍打听一下,便能听到。
只要脑洞开得大,去年就能做一些精确的判断。
可能李默今年春天做出了一些判断后,这才将大量资金疯狂地带到了日本。
为什么是八月,道理也简单,到了年底,伊拉克必须要偿还一些贷款,贷款不还,最少得还掉利息吧。
想要年底还贷无压力,就必须得八月出兵,那么九月油价便会暴涨,有两三月高价油的出售,伊拉克年底偿还贷款就没有太大压力了。再晚的话,即便出兵科威特,伊拉克年底还贷,还会有很大压力。况且都出兵科威特了,其他债务国如沙特,还会宽恕伊拉克的债务?
然后到了七月上半个月,李默还有点拿不准,否则这次李默盈利会更丰厚。
这才有了李默的套现,与老虎等基金的缠斗。虽然略有些损失,相比于即将来到的收获,这点损失是值得的。即便判断失误,这点损失李默同样能承受得起。期货本来就是一场赌博,谁敢说每次操作一点风险也没有?
欧佩克会议开始,同时李默也让郝立克派出许多人手,前往中东打探消息,当然,伊拉克没有暴露出他们想入侵科威特野心之前,不会有人注意的。
这些人将欧佩克会议的种种消息迅速反馈给了李默,李默这时候才断定,伊拉克将要对科威特用兵。
于是李默让几家基金迅速抛出各种中长空单,甚至连同中国政府都沾了光,中行带着大量外汇,提前进入了石油期货市场。
两伊战争中,之所以从81年最高时每桶39美元节节下跌,到了86年时,几乎都在15美元上下浮动,高时不过21美元,低时能达到十一点几美元。主要就是沙特与科威特这两个狗大户在增产。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更要命的科威特南边就是沙特,沙特面积不小,是亚洲第三大国家(苏联解体后被哈萨克斯坦挤到了第四位),是伊拉克的好几部,然而多是沙漠与戈壁地带,人烟稀少,比伊拉克人口数量还要少。如果伊拉克想对付沙特,同样是分分钟的事……
一旦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会对国家原油价格产生多大的冲击?
国际原油价格必然节节攀高,那么对极度贫油的日本经济又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况且日本股市又被大伙吹起了一个特大的泡沫。
有的人叹气。
他们还不知道李默这次做空后就撤出日本市场了,因此在他们想法里,还没有到决出胜负的时候。毕竟再聪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只是一起罕见的特发事件,正常情况下,想要在风险市场上赚钱,还得靠智慧,也要靠手中的力量。李默为了不让人抓把柄,加上背后的中国力量不强大,不得不“遵守法律”,罗伯逊背后则是强大的美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操作,若是僵持下去,李默所赚的钱,说不定还会被罗伯逊一点一滴地“拿走”。
不过这事儿……想想也让人窝心哪,这么多人在出谋划策,还有这么多资金可以动用,各种正规与不正规的手段,居然败给了李默一个人。
美国就像岳不群一样,不管他们是什么德性,都喜欢打着一个正义的旗号。这种虚伪伪善的外交策略下,美联储当然不便出面了。
而且到了这时,即便出面也不管用了。
格林斯潘说:“罗伯逊小视了这个青年,更不应当与他交恶的。”
从各种迹象来看,即便现在,李默对美国还是抱着好感。